】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潮汕營造一流環境打好“僑牌” 
http://www.CRNTT.com   2020-10-14 13:34:56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雙轉移”戰略過程中,為確保進園落戶企業獲得高效率的服務,汕頭市還對產業轉移園區管理體制機制進行大膽創新,包括對園區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招商引資體制、投資服務體制和園區工作制度等進行創新。如推行“零收費區”的做法,除國家、省規定統一徵收的稅費外,不再對入園企業徵收任何地方性收費。

  聚僑引智助力僑鄉經濟

  有了平台後,如何繼續招商引資,對於“雙轉移”落地的真正成效尤為關鍵。對此,汕頭經濟特區以招商引資促進聚僑引智,將“雙轉移”與實施“鄉賢回歸”工程緊密結合起來。

  汕頭經濟特區充分挖掘僑資僑力資源,全力打好“僑牌”,進一步以僑引資、以僑引智、以僑引外、以僑促貿。積極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研究出台鄉賢回歸企業在稅收、用地、供電、供水、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海內外社團、商會組織和商界鄉親以項目回遷、資金回流、信息回饋、技術回援等形式回鄉投資興業,實現互利共贏。

  除此之外,汕頭經濟特區還借助國際潮團、粵東僑博會、潮商大會等平台,以及多樣化的方式鼓勵海內外潮商反哺家鄉。

  長期以來,汕頭鄉賢樂善好施的傳統名聲在外,許多鄉賢致富思源,十分願意支持家鄉發展,但由於缺乏監管體制,有時候鄉賢捐了錢,卻不知道錢花到哪去了,甚至無從查起。

  針對這一問題,在汕頭市潮南區,當地政府創新反哺形式,成立了全國首個由區級政府申報的公益基金會。

  “潮南公益基金會同時對捐贈模式進行了創新。”據介紹,該基金會對道路、學校、公眾休閑場所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只捐項目不捐錢”,根據捐贈人意願對公益性項目直接建設或對特定公益性項目進行資助,讓捐贈人成為項目建設的“包工頭”。捐贈人甚至可以自己選擇機構去開展工作,基金會全程不干預,只提供服務。這樣一來,鄉賢對自己捐贈的款項使用情況一目了然。

  除了通過經濟反哺和公益反哺來增強鄉賢對家鄉的信心,汕頭經濟特區還充分利用鄉賢的“最強大腦”,將外面的智力支持轉變成自力更生的優勢,通過海內外鄉親在產業經濟、金融服務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驕人成績和豐富經驗,推動反哺工程層次不斷深化。

  2013年,汕頭市潮南區成立第一屆發展咨詢委員會,聘請45名委員,成員包括知名專家學者、僑領、潮商團體主要負責人等。同時,發布《潮南區發展咨詢委員會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發展咨詢委員會為區委、區政府的高層次咨詢參謀機構。

  敘鄉誼、凝鄉情、聚合力、謀發展。可以說,這樣的創新思維,不僅實現“鄉賢回歸”工程從公益反哺到經濟反哺再到智力反哺的升級,更為汕頭經濟特區的發展探索出一條獨一無二的“僑鄉之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