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自身所長配合國家發展所需
http://www.CRNTT.com   2020-10-12 14:43:37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據大公報社評報道,十九屆五中全會本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味著本次五中全會將對國家未來5年,以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制定藍圖。香港在國家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道路上從不缺席,站在“十四五”這個新起點,將繼續參與國家建設,也要為推動香港社會經濟再出發作好準備。

  貢獻國家是香港人的使命

  貢獻國家是我們每一代香港人的使命。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同胞赴內地投資興業,帶來資金、人才、技術,輸入市場經濟理念,為內地發展提供重要動力。香港工聯會也曾組織多個行業專業人員回內地作技術交流及培訓工作,把先進的生產組織模式、企業管理模式、職業技能等帶到內地。當時的這種參與國家現代化發展,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生產及服務業專業人員,為國家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打下基礎。我們當時為的是希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早日邁向現代化。隨著國家的大門不斷打開,香港在回歸前後充分發揮雙向平台作用,協助引進外資,也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跳板。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轉向和重塑,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理念,及後更在系列座談會中反覆強調,相信這將成為“十四五”規劃的主線,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下“破題”和“立局”的基礎。

  與過去提倡擴大內需相比,發展“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減少外向依賴。完善內需體系,不單是拓展內部消費,更要確保重點產業和核心關鍵技術(例如晶片研製)安全穩健發展,再通過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讓國家在國際上的角色更為靈活主動。在新格局下,香港除了鞏固和提升國際上的獨特角色,也要走位配合,把當前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結合起來,在雙循環的交匯點上發揮新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