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志彪:深化改革打通雙循環中的各種堵點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14:55:36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循環起來,而不在於內或外。只要能正常地循環起來,國民經濟就會平衡穩定地向前發展,至於資源要素和產出是在國內市場實現,還是在國際市場實現,那是企業按照市場的原則所進行的自主抉擇。

  馬克思《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研究,最重視的問題之一是資本的再生產循環過程,他認為在生產過程最容易出現斷裂或堵塞的環節,就是“商品—貨幣”的實現階段,這是資本的“驚險的一躍”。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如果一些重要的因素如市場實現問題的障礙不破除,那麼就會出現諸多堵點。打通我國經濟雙循環的任督二脈,直接關係到新發展格局的確立。從實踐經驗看,關鍵在於打通供給、需求、機制和市場一體化等四個方面的堵點。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打通供給堵點

  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突破口,打通雙循環供給方面的堵點。我國在全球不僅經濟體量規模巨大,而且產業門類最為齊全,但是突出的問題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供給處於瓶頸或卡脖子狀態,大到現代科研儀器設備、精密機床、半導體加工設備、飛機的發動機,小到圓珠筆芯的滾球、高鐵的螺絲釘、電子芯片等,大都被發達國家企業壟斷,構成對我國產業安全的威脅。這是推動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中最大的供給方的障礙。

  打通科技創新能力供給方面的堵點,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具體來說,一是要長期堅持和重點加強基礎研究。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基礎研究要提倡好奇和興趣驅動,要有歷史的耐心,戒除評價體系上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傾向,同時要形成政府資金為主、社會多渠道參與的投入機制。二是要改善和優化創新人才培育的生態氛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於創新人才的培育。我國擁有龐大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隊伍,為什麼世界原創技術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缺少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脫穎而出的生態氛圍,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按照科研活動自身的規律行事已成為培養造就一批世界頂尖創新人才的關鍵。三是以市場為基礎,完善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絕大多數有關經濟、社會、民生的現實問題,都要以市場為基礎,選擇科技創新的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如農業的種子,工業方面的芯片,健康方面的生物醫藥等。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上,也要以市場為基礎,充分發揮企業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向企業集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