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據新京報媒體報道,我國疫情基本平穩後的首個小長假,顯然被寄予了提振國民消費的厚望。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從9月9日拉開帷幕,一直持續至10月8日。而這場消費盛宴隨著假期來臨,也會升級,商務部此前透露,中秋、國慶期間,各地將開展1300多場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企業廣泛參與的促消費活動,包括外貿出口轉內銷、老字號國潮、農產品扶貧消費等,讓廣大消費者切實享受到優惠和實惠。
與此同時,為加快市場回暖,全國各地早已下起的消費券“紅包雨”也將持續助力。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假日效應的影響下,十一假期消費會迎來一波爆發式的增長。
為何看重此次小長假消費?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消費市場,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平穩,消費也在逐漸恢復。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達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是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這其中,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亮眼,同比增長25.1%,此外,飲料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日用品類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速也均在10%以上,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汽車類消費,在多重提振汽車消費政策的刺激下,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已連續在7月、8月出現同比增長,單月漲幅分別達12.3%、11.8%,這些都有力地拉動了8月份社零總額恢復增長。
不過,整體來看,今年前8個月,我國社零總額仍同比下降8.6%,因此提振消費仍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是今年十一、中秋小長假消費狀況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