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班次超過疫情前 中歐班列讓德國城市看到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20-09-10 11:41:00


8月5日,一輛滿載防疫物資和百貨商品的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中國列車滿載貨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在這個歐洲最大的內河港之一,現在來自中國的列車班次甚至比疫情前更多。“中國的出口恢複得特別迅速,現在每周抵達我們這裡的列車有45列到60列左右”,杜伊斯堡市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人馬丁•穆拉克解釋說,與以前的每周35列相比,這個數字是創紀錄的。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13日報道,現實政治在這個德國西部城市讓人感受得更深刻。在這裡,中國人受到熱烈歡迎。中國的物資對這個古老礦業城市的轉型至關重要。

  杜伊斯堡是運載中國貨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列車進入歐洲的門戶,是貨物集散中心,運到的商品在這裡裝上其他列車或者輪船、汽車,運往歐洲其他地方,例如意大利、法國、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諾亞•巴爾金認為,疫情讓歐洲經濟陷入停滯和衰退,德國認為中國能够幫助歐洲走出衰退。中國是最先受到疫情打擊也是最早戰勝疫情的國家,德國企業熱切盼望能够恢複與中國的貿易。

  新冠疫情暴發後,從武漢出發的中歐班列在停止了數周之後恢複。德國港口工作人員丹尼爾•托馬斯解釋說,“我感覺中國生產的商品更多了,因為要彌補疫情導致的損失”,德國現在接收的醫療物資更多,例如幾天前就有一批貨要轉運到英國,是醫護人員用的口罩和防護服。相反,運送來的小型家電和消費品的數量變少了,因為歐洲消費者現在花錢變得更加謹慎。

  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規模回升明顯。德國統計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德國進口的很多產品都來自中國,對華進口額同比增長20.2%。此外,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在6月同比增長15.4%。這意味著與中國的貿易在德國疫情後經濟恢複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