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教科書大砍中國史 潘朝陽析民進黨謀獨步驟
http://www.CRNTT.com   2020-09-10 00:24:18


潘朝陽。(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9月10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台灣108課綱國二歷史課本中國史大刪減,前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從獨派“台灣國”來說,中國歷史包覆在東亞史內,而東亞史是外國史,也就是中國歷史等於外國歷史,且成為配角。他更直言,現在已是“台獨”教育的尾聲收割期,是要培育“台灣國”成立後,服膺於“台灣國”““國家意志””的人民。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台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國際漢學所所長、地理學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地理、台灣地理、中國儒學、台灣儒學。

  潘朝陽說,未來4年是“台獨”夢的黃金時期,綠營寄望美國承認,無論是“中華民國”或“台灣國”,而教育這塊是很關鍵的一環,即便走到最後美國不承認,“中華民國”下一代人民也會走向“華人國家”的路線,類似新加坡的概念。

  潘朝陽指出,當今的中國國民黨已失去黨魂,無反抗民進黨的力量了,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不遵循“國父”孫中山先生晚年“簽訂和平協定、促進中國統一”的遺教,從全代會最近通過的兩岸論述“反對一國兩制”就能看得十分清楚。這就是李登輝路線,有什麼差別?

  最近外界關切,開學後最新面市的108課綱國二歷史課本被大砍,“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史記》、《漢書》、三國、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引發社會議論。  

  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現在國高中的歷史課本都將中國史包覆在東亞史中,這對獨派的“台灣國”來說,代表東亞史是外國史,而中國歷史就是“外國歷史”。去看內容的話,會發現中國史是零碎的歷史材料拼湊而成,完全沒有時間脈絡,所以才有所謂的不見劉邦、三國、武則天等。

  潘朝陽說,從戰略層次來看,中國史已不是東亞史中的主體,而是材料、配角,經過國中、高中教育的青少年學習後,對於中國會非常陌生、沒有脈絡地、零碎了解中國,而未來民眾的觀念裡,會形成即便中國大陸是這麼一大塊的實體,但還是破碎的“他者”,與其他外國並無二致。

  潘朝陽指出,108課綱是延續從李登輝開始的“認識台灣”脈絡,當時只是放大凸顯台灣本土主體性,還沒有那麼明顯的“兩國論”,而陳水扁執政也延續這套建構,並區隔中國與台灣,基本上在教育就是“兩國論”體系,加強“台灣國”的“國民”意識教育。馬英九執政第一任還是延續陳水扁的課綱,並運用綠營人馬任“教育部長”,直到第二任期國民黨才警覺情況不對進行103課綱微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