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核能發電50年記:自力更生 和平之核
http://www.CRNTT.com   2020-09-01 07:49:47


 

  彭老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板”,餘下三分通過實踐解決。大膽拍板需要底氣,彭老要求數據為王。人們回憶:“當時沒有計算機,只有計算尺和手搖計算器。科技人員夜以繼日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建立了自己的反應堆物理計算公式。”

  數據給“彭大膽”們以底氣。一代代核動力人不求個人名利,在科學的道路上傾力協作,推動我國核動力研究一步一個台階地向上攀登。

  核電自主 迭代升級

  20世紀80年代,在困難條件下,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籌部分資金,開展了多種新型反應堆的研究;1991年他們成功建成我國首座脈衝型反應堆,打破了美國對該項技術的壟斷。

  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秦山核電二期工程,開啟了我國核電自主化進程。2002年2月6日,秦山核電二期工程1號機組並網發電,表明我國具備了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6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的能力。

  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核電技術的基礎上,我國自主核電技術不停迭代升級,成功研發自主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研發了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反應堆安全審查的小堆技術“玲龍一號”;燃料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多個關鍵設備實現自主化;核安全級DCS平台“龍鱗系統”,成功開啟核電站的“中樞神經”;NESTOR核電設計與分析軟件包,讓自主核電有了“設計分析工具”;面向未來,第四代核電攻關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