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農民變股東 要邁三道坎 
http://www.CRNTT.com   2020-08-31 10:48:37


 

  經過3年的努力,全國擁有農村集體資產的5695個鄉鎮、60.2萬個村、238.5萬個組,共計299.2萬個單位,完成1.2億張報表在線數據報送,農村集體經濟的賬本清晰起來。日前公布的全國清產核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集體賬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鄉鎮0.7萬億元、村級4.9萬億元、組級0.9萬億元;土地等資源性資產65.5億畝,其中,農用地59.1億畝、建設用地3.8億畝、未利用地2.6億畝。農民們反映,過去的“一鍋粥”變成了現在的一本賬,“終於知道村里有多少錢、多少地、多少房子了”。

  專家分析,從數據看,很多農村的賬面資產家底並不厚,但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家底豐厚。從總量看,村莊之間分布還不均衡,有超過四分之三的資產集中在14%的村。從收益看,有10.4%的村收益在50萬元以上,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城郊村和資源充沛的村莊。

  尊重民意,成員要認准

  接下來的難題是,誰是資產主人,如何確認資格,怎樣折股量化。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帶來的村莊變遷、歷史遺留下來長期未解決的難題等都造成了成員資格界定的複雜性。因此,股份合作制改革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頭戲,基本思路是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盤活用好農村集體資產。實踐中,各地折股量化、股權管理方式各有特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