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貧困村來了造血“女神”
http://www.CRNTT.com   2020-08-24 11:27:43


 

  回到辦公室,窗外的雨嘩啦啦下個不停,我一邊梳理村民的意見建議,分析“症結”,一邊在網上仔細查找,搜尋信息,很快有了“種植+養殖”的初步思路。

  萬事開頭難。光有想法還不行,眼下最重要的是找資金。第二天,我和村幹部來到縣農業部門,具體對接產業脫貧思路。

  “金嶺村地勢適宜栽植耐寒、耐旱性好的‘西梅女神’李子,果實風味特異而濃香,市場前景好,第二年即可掛果,平均畝產4000-5000公斤,利潤有5000-8000元。”農業專家結合村情,向我們推薦國家政策支持的增收產業。

  “就是她了!”最終我們一致選定種植“西梅女神”,國家每畝補助1萬元。

  轉眼到了年底,中央專項產業扶貧資金20萬元和爭取的部分配套資金陸續進入村裡的專戶,我們都高興壞了。今年入春後,項目正式納入議事日程,可新問題又出現了。

  “林書記,我們的地將來會不會變沒了?”再次入戶走訪,發現群眾顧慮比較多,有的擔心成活率,有的擔心銷路,更多的是擔心讓出了地、個人利益受損。

  “老鄉,請放心。我們採用以地入股、以股入社、按股分紅方式,保證你們權屬不變、利益不損。”我早已有了答案。

  為這事,我們找組織作了專題匯報,又多次與農業部門對接。經過多次討論醞釀,決定前3年實行公司化運營,由農業專業化公司包苗、包種、包活、包護的“四包”制度,一包3年。3年後,以“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采摘游樂+農戶”模式運作,利潤按80%歸村集體、20%歸農戶的“二八制”分配,這樣可使村集體每年增收5-8萬元,入股農戶和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5000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