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客廳、洪山體育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等三家最早被改建成的方艙醫院,幾乎都在啟動改建後48小時內投入使用。不同的場館,建築布局、條件設施等都不同,李六億和同行們設計出“一館一案”,保障每個方艙醫院都能有呼吸道傳染病感控基本的“三區兩通道”。
雷神山醫院採取“邊建設、邊驗收、邊培訓、邊收治”的模式。為了保障醫院感控達標,李六億多次查看現場,幫助制定感控策略。“每一天都像是在考場上。每到一地,各種疑問和難題撲面而來。”為了答好每張“考卷”,李六億一直在與時間賽跑。
病區啟用的前一天,一位焦急的護士長剛見到李六億,就一口氣問了一連串問題,從病區設置、病人安排,到保障醫務人員不感染。“不要急,咱們一個一個解決。”李六億說。當梳理完最後一個問題時,護士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一定要讓大家平安回家!”在武漢堅守72天之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安華兌現了承諾。結束醫學隔離觀察後回家第二天,他又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出征黑龍江。等到黑龍江疫情防控形勢稍穩,吳安華又再度逆行出征吉林。“我的職責是幫助一線醫務人員建起安全防護墻。只有讓醫護人員百分之百掌握防控知識,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吳安華說。
1月就趕赴武漢的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蔣榮猛,最多時每天有六七場面授課、跑六七個培訓地點,累得嗓子都說不出話。5月4日,剛剛返京休整7天的他,再次受命赴武漢開展督導工作,直至6月15日返京。蔣榮猛說:“直面疫情,是傳染病醫生的責任。”
“科普就是把防控策略跟公眾溝通,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體的,不可能分開來。”疫情防控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成為“網紅”。他堅持通過“華山感染”公眾號撰寫科普文章,紓解公眾的恐慌心理。他主編的抗新冠手册供免費下載,還被翻譯成10餘種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