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新發展格局激發新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8-21 09:25:39


中國經濟過去40多年的發展已經為全面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供給基礎、需求基礎和制度基礎。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堅實的歷史基礎、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是黨中央順應時代要求做出的戰略部署,是中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解決新時期面臨的各種中長期問題的重要戰略舉措。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文章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開啟市場化改革,構建外向型經濟模式,取得了持續4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出現新變化,依賴國際大循環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難以適應新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紅利的遞減,中國必須將經濟發展的動能從“出口—投資驅動模式”轉向“內需—創新模式”;隨著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越來越緊迫,中國的科技發展必須向自主創新模式轉變。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求我們逐步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經濟過去40多年的發展已經為全面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供給基礎、需求基礎和制度基礎。在供給層面,中國不僅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前列;在需求層面上,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不僅具有世界最大的人口規模,而且擁有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制度和機制層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全國大市場也在各類基礎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下運轉暢通。相對穩定、相對獨立、富有效率的國內經濟大循環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文章指出,形成新發展格局,還有更為深層的考慮。面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在發展的同時增強“安全”的維度,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從人類歷史上的經驗來看,我們要構建安全、可控、富有彈性韌性的經濟體系,就必須以內為主,在動蕩複雜的世界體系中建立穩固的基本盤。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我們需要在發展中解決深層次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既要持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斷點和堵點,也要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滿足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尋找到持續、安全、高效、穩定的動力源和支撐面。

  歷史經驗表明,大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強大的內部經濟循環體系,就難以形成不斷改進的競爭力、駕馭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當前,中國率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復甦經濟,這既提供了時間窗口,也節省了戰略轉換成本。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將不斷激發新優勢,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