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普惠金融是大型銀行轉型重要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0-08-20 09:20:18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通過金融科技“加碼”,大型銀行惠普金融業務有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從商業銀行角度來看,發展普惠業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還是重要的轉型發展機遇。要發展普惠業務,就必須對一些不合時宜的業務流程模式“說再見”,這需要從業務架構上實施轉型和變革。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陸敏評論文章表示,近年來,在諸多政策紅利之下,普惠金融迎來了大發展。根據監管要求,今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全年不能低於40%。根據各家銀行最新披露的上半年數據,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同比均在40%以上,有些銀行甚至超過了50%。

  過去,大型銀行普遍把精力放在大企業身上,因為大企業貸款有規模效應,邊際成本低收益高,在具體操作時是以建立正面清單為主,由企業提交資料,交銀行審核,通過則予以批貸。相較而言,小微企業融資的特點是“短、小、頻、急、散”,大量小微企業“嗷嗷待哺”,銀行一筆一筆地審批正面清單,很難滿足效率和專業化要求,再加上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低,銀行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往往是“不願做、不會做、不敢做”。

  如今,通過金融科技“加碼”,大型銀行惠普金融業務有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今年3月份,建行宣布成為全國首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突破萬億元的商業銀行,並且在新模式下,普惠業務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在10多年前該銀行普惠業務剛起步時,不良率高達7%至8%。

  把業務量做上去,將不良率降下來,銀行在服務更多小微企業的同時,也控制了風險,增加了利潤。因為,普惠金融首先是“金融”,銀行做普惠金融業務要遵從金融基本規律,成本和風險是兩條“硬杠”,否則一定是不可持續的。其實,包括建行在內,近年來大型銀行普惠業務都已有了長足發展。

  文章指出,從商業銀行角度來看,發展普惠業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還是重要的轉型發展機遇。實現普惠業務增量並降低不良率的目標,必須重視金融科技的賦能。目前成熟的模式是,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通過組合工商、稅務、電力等多維度信息交叉驗證,對小微企業立體式全息畫像,同時收集各類信息,建立負面清單,只要小微企業不在負面清單中,就可以批貸放款,從而在實現規模效應的同時,較好地控制不良率。

  要發展普惠業務,還必須對一些不合時宜的業務流程模式“說再見”,這需要從業務架構上實施轉型和變革。如受疫情影響,許多商業銀行為了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了普惠業務遠程、異地辦理。從技術上來說,目前大多數普惠業務線上辦理已無障礙,商業銀行要抓住機遇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打破金融服務的時空限制。

  最具前景的是普惠金融數字化帶來的巨大機遇。有市場機構預測,數字普惠金融市場空間巨大,在精准脫貧、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相關業務都將實現爆發式增長。另外,隨著5G時代到來,萬物互聯的產業互聯網時代也將更快到來。其中,5G的全面應用可形成物流追蹤、工業自動化控制、物聯網、工業AR在產業全流程中的穿透,企業各項信息變得更加透明,有助於打破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時面臨的“信息不對稱”。普惠金融數字化將推動整個行業轉型發展,大型銀行身在其中,機遇不容錯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