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長期大勢把握當前形勢 統籌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8-15 09:00:58


 
  三、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經濟回升轉好勢頭

  文章指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守住“保”的底線,拓展“穩”的局面,鞏固經濟回升轉好勢頭。

  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確保已出台的減稅降費、減租降息和融資支持等政策落到實處,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通過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等手段,為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提供資金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拉動投資、擴大內需的作用,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優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政府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擴大投資,在新基建、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釋放投資潛能。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准導向,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滿足實體經濟需要。優化信貸投放結構,重點支持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增加中小微企業融資可獲得性。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高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效率。與此同時,要加強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集成效應。

  持續擴大國內需求。擴大內需既是有效應對疫情衝擊、實現經濟回升轉好的戰略舉措,也是中國中長期發展的戰略基點。當前,居民部門與企業部門的儲蓄水平都有提升,如何引導居民擴大消費,引導企業擴大投資,特別是擴大民營企業和製造業投資,應是擴大內需的重點。通過擴大失業保險和低保保障範圍,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消費刺激措施,提高居民消費意願,並加快餐飲、商場、文旅等生活服務業複業複市,推動消費回升。通過政府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擴大投資,恢復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守住保企業、穩就業的底線。保企業,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為中長期發展積蓄力量。保企業重點是保中小微企業,確保已出台的減稅降費政策、降低工商電價政策、減免房租政策足額落地,運用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保企業根本在於深化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保住了企業,穩就業就有更大空間。要做好應屆大學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幫扶,通過直達基層的財政政策工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特別是要穩定城鎮常住農民工就業,支持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受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調整,區域化近岸化特征更趨明顯,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為緊迫。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產業鏈根植性,實施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進一步放寬外資的准入限制,更好保護外資合法權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增大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下決心推動短板產品國產替代,拓展國內供應商,培育可替代的供應鏈。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提升製造業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支撐,創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應鏈形態,提高供應鏈的安全性與可控性。在補短板的同時,還要注重鍛長板。疫情催生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生態,應順勢而為,發揮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先行優勢,占領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制高點。這不僅將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還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

  更加注重依靠改革激發市場潛能。越是面對困難挑戰,越要深化改革開放,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充分利用疫情倒逼改革的“機會窗口”,推動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解決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落後過剩產能和“僵屍企業”出清,使沉澱的生產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領域。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營造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的市場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建立健全競爭政策實施機制。推行國內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以外的領域,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出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建立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通過深化改革消除資源配置扭曲,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