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為何不是“博物館國度”
http://www.CRNTT.com   2020-08-10 13:51:28


資料圖: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出的1934年在泉州南教場出土的印度教毗濕奴神像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過去十年來,中國游客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旅游消費群體。與此同時,中國人也比以前更多地開展國內游。2018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達到5.13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2%。但推動中國旅游業的不僅僅是中國人,2018年國際游客(為中國)貢獻1270億美元的旅游收入。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8月7日載文《中國博物館的現實與聲譽截然不同》,文章說,為順應這些趨勢,近年來中國大幅提升對國內旅游業的投資。博物館行業亦不例外。中國平均每兩天就出現3家新博物館,各地相對老舊的許多博物館都正在翻新。然而,中國仍未被視為一個“博物館國度”,中國博物館的國際聲望與對它們的大規模投資大相徑庭。

  在許多旅游“硬產品”方面,中國都是世界領軍者之一。這包括全世界最長的鐵路網、廣泛的航空旅行選項、一流的住宿設施、日益智能化的城市、極先進的基礎設施以及豐富的文化資源,包括全世界數量最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等。然而,中國許多“軟產品”仍遠未達到國際游客的預期。中國在國際開放程度和游客服務基礎設施方面的得分非常低。

  因為開展文化外交和提高國際聲望等原因,中國的博物館經常向英美同行出借展品。然而,盡管國家慷慨資助,藏品質量高,人力資源豐富,博物館的規模和質量也相對較高,但國際知名的巡回展覽仍然很少來自中國博物館。

  國際游客難以接觸(中國博物館)的問題無處不在,且會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例如,語言障礙或缺乏對文化規範的熟悉是不可避免的。但更有趣的是,剛到中國的人受到中國社會擁抱科技發展的影響,面臨許多“無形的墻”。對他們來說,在中國已成為生活日常的各種購物、點評、支付和社交媒體等App仍然遙不可及,因為它們僅提供中文版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