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面遏制耕地非農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8-01 08:22:09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指出,“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並就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提出明確要求。筆者認為,落實好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關鍵是把糧食產能保護好,把藏糧於地戰略實施好。毫不鬆懈地抓糧食生產,切實保護好耕地,要全面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過度非糧化。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喬金亮評論文章表示,對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年來,中國糧食總產連續5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耕地的貢獻功不可沒。然而,耕地的資源約束也越來越明顯,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的空間越來越小。對標糧食安全的硬要求,耕地保護和利用問題值得高度關注。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中國又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耕地問題上更要把保險系數打得高一些。

  文章提出,保護好利用好耕地,要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耕地是中國最為寶貴的資源,也是糧食安全的物質依托。農民可以兼業化、非農化,但耕地不能非農化,當前特別要強化對永久基本農田和東北黑土地的特殊保護。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須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這條原則,不能讓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實。在耕地占補平衡實施過程中,要杜絕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現象。在工商資本下鄉租地時,要警惕其在土地流轉後搞非農建設,防止出現“有實力租地、無定力種田”現象。

  保護好利用好耕地,要守好耕地質量紅線。耕地質量高低關係糧食產能是否可持續和農產品品質優劣。既要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這一糧食生產“硬件”建設,努力把中低產田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也要在加強地力提升這一“軟件”方面下功夫,通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耕地修復等,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民是利用耕地的主體,也是最終受益者。要鼓勵農民對土地的保護性耕作,主動對實施土壤保護和其他生態保護的地區給予經濟補償,充分激發農民在土地保護、提高地力方面的積極性。

  保護好利用好耕地,要防止到處調減糧食播種面積。2010年到2018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70%。這一時期,玉米播種面積由5.24億畝增長到6.32億畝,小麥和稻穀的播種面積保持穩定。2019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達17.41億畝,比2010年多,但比2016年少了4000多萬畝。今年,國家將糧食生產目標下達到省級人民政府,要求各省份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基本穩定。這啟示我們,無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無論農業結構如何調整優化,都要確保糧食面積穩定。

  文章最後說,目前,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已經實施逾半年,全國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也早已完成。不過,中國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很長時間內不會改變,而且伴隨人口增長和城鎮化推進,糧食需求量呈剛性上升趨勢。這樣的國情農情,決定了中國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強化耕地管控性保護,從源頭上嚴控建設占用耕地;強化耕地建設性保護,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和提升;強化耕地激勵性保護,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唯有如此,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倉箱可期的良田沃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