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元崇:清鮮關係對東亞國家主權起重要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7-24 00:29:09


 
  王元崇表示,有關清朝統治的解釋主要有漢化/華化理論,1627-1644年之間的金/清-朝鮮關係而言體現鮮明的特征——滿清政權的中國化進程是十分明顯的。對於滿清政權來說,所謂“漢化”不過是治國之術。在清朝入關之前,行政官僚建制上模仿明朝,已經相當完備;而在中國認同建設上,清已經獲得了明朝式的中國認同。

  清鮮關係與清朝宗藩體系和天下秩序的構建及運作

  王元崇表示,天下秩序構建中,朝鮮起到了模範作用。中華帝國(The Chinese Empire)是一個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政治單元,在華夷之辨的語境之內以中國認同為其政治和文化的核心,並以天命觀念和天下觀念為兩個關乎根本性議程的政治理念並以此來尋求政治合法性。清代中華帝國包括領土意義上的和文化意義上的中華帝國,前者即滿洲朝廷、內省/省直、理藩院下的外藩三個層次,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之禮部下的外藩。領土意義上的中華帝國和文化意義上的中華帝國再加上禮部名單上的西洋各朝貢國,共同構成了所謂的“天下”。

  王元崇表示,順治年間清廷以朝鮮為樣板,聯絡琉球、安南、暹羅、日本諸國,促進了18世紀清朝宗藩關係與天下秩序的建成。同時,清朝在文本內也對朝鮮進行內省化,如在文本上延續明朝一直強調兩國是一家的思想。

  十九世紀中期以降清鮮關係與歐美國際法之關係

  王元崇認為,清韓宗藩關係十分複雜,國際法引入則使得這種關係更加難以解釋。中英術語翻譯上存在差異,如屏藩、屬邦常對應英文的colony,而colony更多地被翻譯為殖民地。這樣的差異也體現在晚清對朝鮮主權的爭議上,就是是中國的屬國還是獨立自主的國家。隨著日本侵犯朝鮮,朝鮮也逐漸脫離了宗藩關係。

  王元崇表示,1880年以降,清韓宗藩關係包含了內外兩個雙重體系,“內”即清朝廷和朝鮮朝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體系,“外”即條約體系和宗藩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