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102個中央部門公開去年決算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11:05:35


 
  今年的8張“新面孔”,來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的新部門,分別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這表明,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範圍進一步擴大,基本做到“應公開盡公開”。

  “決算公開部門的動態調整,既體現了依法公開原則,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白景明介紹說,決算公開內容實際上反映出預算改革的全面深化,特別是預算績效管理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的深化,使預算管理透明、更有針對性,更令公眾信服。

  這也是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加快推進的有力注腳。“預算規範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關鍵內容。規範和透明相互之間有著內在聯繫,規範性越強,透明度才可能逐步提高。”在他看來,“透明本身就是預算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落實“三公”支出“只減不增”

  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凡是中央部門用財政撥款支出的此三類費用,便是納入中央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一直以來,“三公”經費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壓減“三公”經費,則被視作政府過緊日子的重要舉措。

  據財政部匯總統計,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顯示中央部門落實“三公”支出“只減不增”的承諾效果明顯。

  以財政部自身為例,2019年度,財政部“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5450.48萬元,支出決算為4613.87萬元,完成預算的84.7%。財政部表示,決算數小於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實際支出比預算有所節約。

  不僅是財政部。在過緊日子的要求下,不少部門2019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少於年初預算,一些部門減少約五成。如自然資源部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8096.16萬元,支出決算為4386.3萬元,完成預算的54.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