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家文物局詳解文物安全度汛重點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20-07-20 09:36:01


 

  “一方面,文物本身防災抗災能力弱。古橋梁、古城墻、古民居等文物建築年代悠遠,千百年受自然環境侵蝕和人為活動影響,抵禦自然地質災害能力弱。同時,我國文物建築多為木構架結構,主要建築材料為木材、磚瓦等,容易在自然地質災害中受損。另一方面,極端天氣增大文物安全壓力。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多省持續強降雨,江河水位偏高,一些上游水庫洩洪排澇,河流中往往裹挾大量泥沙、雜木等,大流量、高流速洪水堵塞、衝擊、衝毀古橋,洪水長時間浸泡、淤埋古建築,致使文物受損嚴重。”宋新潮告訴記者。

  除去文物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弱以外,宋新潮表示,從目前研究狀況來看,防災減災技術研究不足也是影響文物安全度汛的原因之一。“我國文物、建築學界對文物建築的保護研究集中在建築格局、形制、結構等方面,對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災抗災功能作用關注不夠,未能形成系統的文物防災理念和技術體系,文物修繕中防災減災措施缺少針對性指導,許多文物自身的防災抗災功能尚未很好發揮。”

  此外,防災減災整體能力不強,一些地方文物防災減災工作未得到應有重視、各地基層文物部門和文物保護管理機構隊伍建設薄弱、人員力量普遍不足、防災減災物資裝備保障不夠、缺乏有效搶險救災專業力量等也加劇了汛期文物安全的風險。

  有效防範是基礎、科學處置是關鍵 文物修繕中要考慮防災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