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青報:考完之後撒個歡兒
http://www.CRNTT.com   2020-07-18 08:42:51


 

  游歷的時候,無論你走得多遠,家依然是你終歸要回來的地方。平日裡父母子女的關係,容易因考試而局限在物質供應和滿足上,溝通交流則會變得少一些,而且當“叛逆期”遭遇“更年期”時,那場面有時候會變得慘不忍睹。高考結束後,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神經不再綳得那麼緊的情況下,還是容易“有話好好說”的,所以,修復或學會處理親子關係,也是這個空當期裡的一項艱巨任務。

  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還可以盡情盡興地去看些閑書。筆者記得當年在高考後,就曾一口氣讀完了垂涎已久的《紅樓夢》!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寶釵黛的三角戀實在是有些“沒勁”,那就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去讀。現在的網絡或電子書都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不難。

  在讀書之外,做一個多才多藝且豐富有趣的人,也是蠻不錯的。在我們心中,孔夫子是不是一直都板著面孔,一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聽的刻板形象?這個形象的形成,可能和我們總是沉陷於他的《論語》說教中有關。然而,在一個受異國文化教育的人眼裡,孔夫子的形象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樣。在收錄了美國《讀者文摘》中有關人物簡史的《偉人偉績》一書中,馬克斯·伊斯門眼中的孔子是這樣的:“如果他親自現身的話,將是一個樣子相當滑稽的人,張開的寬鼻孔、眼角上斜、頭頂上隆起一個大包。他的須髯以三長股的樣子垂了下來,身上的服裝像日本人的和服。可是他又高又壯,是一位熱心的獵人、一位有天賦的音樂家和智力天才。他偉大的和微妙的智慧很少受西方的賞識,但在全世界,他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塑造了一個國家的思想和規矩的人。”

  這應該是從儒家“禮樂射禦書數”六藝中讀出來的信息:孔子“還是一個小男孩時,就對各種禮儀非常感興趣。他酷愛音樂,會唱歌,會彈琵琶和琴。中年時,他從家鄉的小省魯地旅行到首都,去學習‘音樂和禮節的規則’,並成為各種形式的禮節行為的專家。”這應該指的是“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了。馬克斯·伊斯門眼中的柏拉圖也並非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獲獎的運動員、一個勇敢的士兵、一個鑒賞賽馬的行家和一個粗魯滑稽喜劇的崇拜者。他活到八十一歲,死在喜宴上——充滿生活熱情和談話熱情,直到最後的心博停止。”在這裡,立體的孔子與柏拉圖形象,比平日裡兩個聖人要豐滿可愛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