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從村裡流轉了100公頃土地。之後2年時間裡,我們一邊摸索創作‘稻田畫’,一邊搞園區建設。”沈陽“稻夢空間”田園綜合體董事長張愛忠說,景區於2014年中秋節前後對外開放,當年作了10多幅“稻田畫”,開業當天就有近2000人前來參觀。
以“稻田畫”為基礎,“稻夢空間”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品牌,並將其植入到農業生產環節之中,拉動了人氣,提高了附加值,逐漸擴大了知名度,現在已成為本地與一些外地市民休閑娛樂的新選擇。
剛開始時,製作稻田畫可利用的顔色只有黃色和紫色,還出現過畫作遠小近大等問題。為此,張愛忠多次赴日本考察,向專家與企業家學習,並在國內各地收集水稻種子,通過不斷積累經驗,技術才日漸成熟,在不斷摸索中逐漸培養出一支自己的專業團隊。
“我們最大一幅稻田畫占地150畝,通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團隊水平已經非常高。製作技術輸出至河北、海南、廣西、吉林、黑龍江、山東等6省區10多個城市,每年依靠出門指導作畫,就能有300多萬元的收入。”
“稻夢空間”打造的“稻田畫”觀光、立體種養殖、水稻深加工等實現了農業“三產”融合,與農民合作發展水稻種植已達到3萬畝,惠及周邊40個村、2000多位農民,平均每戶可增收3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