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次貸危機之後,全球普遍量化寬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全球經濟的作用,發達經濟的經濟增長有所恢復,發展中經濟體增速相對加快,但是貨幣增量也給國際市場帶來了高度投機性,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化現象更為嚴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進一步脫節,這也為全球經濟發展留下了新的嚴重隱患。
2008年的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國通過三輪QE釋放了四萬億美元,中國也推出了4萬億的刺激政策,而全球其他經濟體也同樣推出了QE政策,這導致國際貨幣爛溢,雖然起到了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同時也造成了全球的惡性通脹,至2011年左右,全球惡性通脹達到了一個高峰期,一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數倍的上漲,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國際大宗商品的歷史高點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如金銀、原油、銅、橡膠、糧食以及其他國際大宗商品等等都是如此。
惡性通脹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了嚴重問題,流動性過剩令經濟在猛然過熱之後,產能過剩問題開始突顯,於是全球經濟發展增速又出現了增長逐漸減速的過程,例如我國經濟就逐漸從兩位數的增長逐漸回落到去年的6字頭增長。
在這個周期中,貨幣超發進一步鼓勵了美歐等發達國家的金融化,金融化給市場帶來了高度投機,資本的逐利特性導致金融化對中低端低收益產業的排斥,於是美歐的中低端產業開始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同時過剩的資本也開始流向發展中國家尋求市場,在產業資本與產業鏈的共同推動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但是美歐日等貨幣是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美歐日的貨幣超發與低利率水平加速了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空轉與大量外流,所以美歐日的經濟長期發展緩慢,長期處於低增長階段。
其中,美國的情況略有特殊,由於美元向全球進行債務危機轉嫁,且科技水平領先,再加上中美之間構成了比較緊密的產業鏈與貨幣鏈關係,因此美國在衛安危機爆發之前的增速明顯好於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但過於依賴國際貨幣的鑄幣稅,也令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日益嚴重,資產泡沫化問題日益嚴重,這也為發達經濟體的新危機留下隱患。
衛安危機爆發以後,美歐等股市泡沫被捅破,金融與經濟面臨雙面危機,於是發達經濟體紛紛採用了超常規的紓困政策,用危機貨幣化方式來穩定金融市場與解決經濟問題。
雖然中期穩定了金融市場,但是歷史性的貨幣與債務擴張也將美歐推入了新資產泡沫周期,而隨著經濟的逐漸恢復,全球貨幣效應會進一步凸顯,那時國際市場的惡性投機現象會更強烈,預期股市、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等會更加混亂不堪。
由於資產定價的混亂,會再次給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帶來嚴重干擾甚至是沉重打擊,暴漲暴跌現象會造成金融市場的高波動與企業成本控制的艱難,預計全球經濟在經過一定周期內的穩定後會再次走向全面動蕩,從而步入新危機周期。
總體來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經濟,但是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結合,貨幣鏈與產業鏈會嚴重脫節,從而在金融市場中形成擁堵,這會造成金融擴大化與金融資產泡沫化,貨幣增量越大,泡沫也就越大,所以美歐等當前都處於債務與股市的雙泡沫之中,這樣的資產泡沫的結局只有金融危機。
來源:微信公眾號人弗財經 作者: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