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王毅:中美關系要釋放更多正能量
http://www.CRNTT.com   2020-07-09 11:14:12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報道,7月9日上午,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基辛格、陸克文、趙啟正、傅瑩等先後主旨發言。以下是王毅外長主旨發言全文: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謹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願向長期致力於中美關係的各界人士表示敬意和感謝。我還要感謝基辛格博士對此次論壇的支持,每次同他對話,都讓我感受到他對這個世界以及中美關係深入的戰略思考。

  今天的論壇十分重要。因為就在此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國人民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合作遭遇強勁逆流,單邊霸淩行徑大行其道,國際體系愈發面臨失序的風險。

  更令人警惕的是,中美關係這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也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美方一些人,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正不遺餘力地把中國渲染成對手甚至敵人,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的發展,不擇手段阻礙中美之間的聯繫。下一步,中美關係這艘已經航行了四十多年的巨輪能否繼續保持正確航向,不僅與兩國人民利益密切相連,也關乎世界與人類的共同未來。

  中美關係如何才能撥亂反正、重回正軌,真正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我想重點談三點意見:

  首先,中美雙方不應尋求改造對方,而應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

  每個國家所走的道路,都基於各自文化傳統和歷史積澱。中國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的國情需要,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實踐已經證明,這條道路不僅使14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落後,也讓中華民族再次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國際民調機構多次民意測驗顯示,中國人民對中國黨和政府的支持都高居全球榜首。任何勢力都沒有資格去否定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任何國家也都不會按照別人的好惡來改造自己的制度。歸根到底,制度和道路是對還是錯,應該由本國人民來決定。
<nextpage>
  近年來有種論調,稱中國道路的成功將對西方造成衝擊和威脅。這一說法既不是事實,我們也不認同。因為5000年文明孕育的中國從來沒有侵略擴張的基因,我們不照搬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從不要求別國複制中國的做法。2500年前的中國聖賢就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是東方人的處世哲學,至今仍給世人以啟迪。美國人民也歷來把平等、包容、多元作為不懈追求。這個世界不應非黑即白,制度差異也不應導致零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正確的態度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借鑒、相互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發達國家學到了很多有益經驗。同樣,中國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對許多國家解決當下的問題不無啟發。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中美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完全可以並行不悖,和平共存。

  第二,中國的對美政策沒有變化,我們仍願本著善意和誠意發展中美關係。

  隨著中國的發展,有些美國朋友對中國懷有越來越多的疑慮甚至戒懼。在此我願重申,中國從來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我們最關心的是提高本國人民的福祉,最重視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最期待的是世界的和平穩定。為此,中國的對美政策保持著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願意與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構建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中美雙方相向而行,需要各自尊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需要開展平等的對話協商。美國不應指望一方面在全世界近乎瘋狂地圍追堵截中國、毫無底線地造謠污蔑中國、肆無忌憚地幹涉中國內政,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美方理解和支持。中國,作為一個獨立自主國家,我們有權利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權利保衛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獲得的勞動成果,有權利拒絕任何對中國的霸淩和不公。

  第三,要正確看待中美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堅持走對話合作之路。

  近來,美國國內有人提出,過去幾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是失敗了,美國在對華合作中吃虧了。這種說法既不尊重歷史,也不符合事實。

  中美兩國二戰時曾是並肩作戰的盟友。上世紀70年代,雙方在尊重彼此不同制度的前提下重新打開建交大門。兩國對話合作走到今天,凝聚著幾代人的政治智慧和不懈努力,也反映了兩國關係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
<nextpage>
  建交40年來,中美充分發揮互補優勢,已經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體。中國的成功得益於對包括美國在內世界各國的開放合作,而中國的發展也為美國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從處理地區熱點問題到反恐、防擴散,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疾病防控,中美合作已經辦成了很多有利於雙方、有利於世界的大事。

  有人說,中美關係已回不到過去,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無視歷史另起爐灶,更不意味著可以不顧實際強行脫鈎。而是應當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大家可能注意到,即使在當前疫情衝擊下,74%的美國在華企業仍表示計劃擴大對華投資,191個農業團體聯名致信美國總統呼籲繼續執行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多所美國大學公開支持加強中美教育交流,多國領導人也呼籲中美加強溝通對話、避免對抗分裂。這些都是中美雙方應當傾聽的聲音,更是兩國共同努力的方向。

  各位朋友,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只要雙方都有改善和發展中美關係的積極意願,我們就能夠推動中美關係走出困境,重回正軌。我在這裡提出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激活和開放所有對話渠道。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於缺乏事實依據的戰略誤判,充滿情緒化的宣洩和麥卡錫式的偏執。美方對中國的無端猜忌已經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似乎每一項中國投資都包含政治目的,每一位留學人員都帶有間諜背景,每一項合作倡議都別有所圖。如果美國如此缺乏自信、開放和包容,人為製造各種“中國威脅”,最終很可能導致“自我實現的預言”。

  只有交流才能阻止謊言,只有對話才能避免誤判。抹黑別人證明不了自己的清白,一味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願重申,中方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只要美方願意,我們隨時可以恢復和重啟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機制。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任何分歧都可以通過對話尋求妥善處理。同時,只要美方不設限,我們也願積極推動兩國各部門、各地方、各領域的交流互動,讓兩國人民更加相互了解、彼此認知。

  二是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單。中美之間各種問題相互交織,錯綜複雜,雙方可以一起坐下來把問題捋一捋,形成三份清單:第一份是合作清單,把中美在雙邊領域及全球事務中需要而且能夠合作的事項明確下來,這份單子越長越好,而且不應受到其他問題的幹擾;第二份是對話清單,把雙方儘管存在分歧但有望通過對話尋求解決的問題列出來,盡快納入現存的對話機制和平台;第三份是管控清單,把少數難以達成一致的難題找出來,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擱置並管控好,盡可能減少對兩國關係的衝擊和破壞。對於這三份清單,兩國的智庫可以先行研究。
<nextpage>
  三是聚焦和展開抗疫合作。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沒有什麼比救人更緊迫。我們對美國人民在疫情中遭受的不幸深表同情,已經向美國提供了數量龐大的急需醫療物資。疫情當前,合作為先。我們願同美方分享防控信息和抗疫經驗,在診療方案、疫苗研發乃至經濟復甦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交流。而美方應當立即停止將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標簽化,並與中方一道推動全球抗疫合作,共同挽救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生命,共同擔負起兩個主要大國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

  各位朋友,

  中國有句古話,“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作為世界上至關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有待發出更多的積極信息,釋放更多的正能量。希望美方構建更為客觀冷靜的對華認知,制定更為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這樣做,既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順應世界各國對中美雙方的期待。

  謝謝大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