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日報評:新興經濟體應協調防範外溢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0-07-08 10:47:32


 

  對銀行業而言,負利率導致銀行存款減少。德國銀行業協會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自實行負利率以來,歐元區銀行共損失250億歐元。英國銀行業對英央行可能實行的負利率表示強烈反對,稱這項政策將大幅削減銀行收益,限制它們消化疫情導致的貸款損失的能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布魯內梅爾表示,負利率政策不應作為一項經濟刺激手段長期使用,否則將削弱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功能,加劇金融系統風險。由於通常依賴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保險業、養老基金等也將受到挑戰。國際清算銀行2018年發布報告認為,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的償付能力將比銀行更令人擔憂。

  分析人士稱,負利率也將造成金融和固定收益資產價格泡沫化,進而加大金融系統的長期風險。極低的利率使投資者更願意進入資本市場,購買高風險資產以尋求高收益,甚至是低信用等級債券。釋放的流動性湧入資本市場而非實體經濟,造成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節,金融資產泡沫隨之被不斷推高,危及金融穩定。過於依賴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也擠壓了央行政策空間。“當非傳統貨幣政策常態化,傳統貨幣政策傳遞渠道也會發生變化,各國的政策效應也更加不確定。”高海紅說。

  英國經濟學家萊特福德指出,負利率在短期內具有較強的提振經濟效果,但隨著政策持續,邊際效益遞減,其負面影響將日漸明顯。不少人因此將負利率比作“飲鴆止渴”“一劑毒性強烈的猛藥”。許多國家對負利率持謹慎態度。英國央行遲遲未將利率帶入負值區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表示“負利率並不適合美國”。

  多名經濟學家指出,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並非因流動性短缺導致,而是內部結構性問題。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約瑟夫·加農認為,低利率的本質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生產率放緩,負利率政策對此束手無策。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歐元區的負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未能實施足夠的財政刺激或改革”,解決方法應該是“不再將重擔交給央行,而是開始使用其他形式的經濟刺激措施,如基礎設施建設和明智的結構性改革來創造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