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軍捷:我們用什麼去記憶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10:19:44


 

  1941年底前,日軍佔領了中國沿海的大部分地區。在香港的囯民政府有關部門、八路軍辦事處及宋慶玲三姐妹,曾經組織起本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12月日軍侵入香港,城破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香港市民承受了極大的災難。三年零八個月中,人口從180萬跌到不足60萬,減少了三分之二,為全國各大城市所少見。

  但是,今天全港鮮見當年英軍和加拿大軍18日浴血衛城、東江縱隊三年零八個月殊死抗戰的遺址紀念。看不到幾十萬市民被屠殺、殘害的遺址證據。當我們路過那些廢置的戰壕、地堡、炮台,我們不知道曾經有過的戰鬥;當我們漫步繁華的大道,迷人的海灘,我們聽不見當年被日軍肆意槍殺同胞的哀嚎;仿佛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黑暗只剩下書上的文字(甚至未能列入中小學生的課本),而不是發生在身邊的,與我們血肉相連的活生生家事。除了極少數人參加的周年吊唁,有誰知道還有多少英魂、寃魂在這座城市的上空盤桓?他們都是我們的血親,至愛、至敬之人,難道我們就能完全不存記憶?不向曾經建設和保衛過這塊我們籍以棲身土地的先人表達我們卑微而至誠的敬意?

  歲月雖無情,人間應有義。我們必須立即啟動對香港抗戰遺址的保護,整理好尚存超過一百處抗戰遺跡的文字、視像資料,製作安置附二維條碼的小型銅牌,仿效歐洲德姆尼希“絆腳石”的做法,首先為遺址貼上銅牌,再發動為重要抗戰遺跡募捐立碑,形成最大規模的分散紀念碑群,讓歷史與我們同在。

  我們還應組織老兵、學校、社團到遺址舉行記念,開展“尋找三年零八個月最後見證人”活動,用繪畫、攝影、文章、視頻方式記錄歷史,籍此密切代際關係。我們要編制香港抗戰遺址旅遊徑漫畫資料、視頻專輯,招募專、兼職導賞講解隊伍,利用抗戰遺址建設抗戰歷史教育營,用多元手法,吸引青少年參加,成為學校課外教育的恒常項目。

  特區政府實在應該建設“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以記載、善用香港這段歷史,培育青少年國民意識;開展二戰學術研究和國際交流;成為香港特色旅遊的全新名片。

  香港的抗日戰爭以其人民的巨大災難、抗敵方式的頑強多彩、實現了中英中美國共全面合作的獨特性,寫下了二戰史上輝煌的一頁。而在抗戰中凝成的同舟共濟意識,更是香港人最基本的核心價值。這是香港人尚可捉摸到的血肉傳奇,是凝聚全港人心的寶貴精神財富。

  期待各方有心人,與我們合作,為了香港的未來,共同做好香港抗戰遺跡保護。

  (作者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香港抗戰歷史遺跡保護專項基金執行主任、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