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一帶一路”接下來如何走深走實?
http://www.CRNTT.com   2020-07-04 07:59:48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際公共衛生安全和經貿秩序等諸多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

  環球時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國際關係與“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趙磊文章認為,某種程度上講,全球疫情也驗證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價值。疫情終將過去,沿線國家甚至包括一些西方國家已開始希望“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帶動其疫後復甦和發展。而要實現“一帶一路”的持續高質量發展,要重點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完善頂層設計,精准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要在消除貧困和饑餓、增進人民健康與福祉、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發力,適時發布“一帶一路”對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成果文件。同時,要為“一帶一路”適度減負,大規模、重資產、長周期項目要充分論證,確保落地項目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要重視國際合作,優先鼓勵中日韓企業合作開拓東南亞、中亞、中東歐等市場,打造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成功案例。要始終堅持以規則和機制對接為主線,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同聯合國專門機構、歐盟、東盟、非盟等區域或次區域組織的合作,,進一步增強這個合作平台的開放性、各方的參與感、國際市場的信心。

  第二,秉持需求導向,注重發揮產能合作的超前引領作用,加強特色園區、“健康+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未來的產能合作應基於但不限於境外園區建設,園區建設可深度結合全球層面的三鏈重構,要有助於助推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與現代化。為此,需要根據“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是農業優先而且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加強農業產業園和醫藥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

  疫情衝擊下,不少國家希望加強在數字經濟、醫療產業和食品安全領域的合作,並在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同時也暴露出國家間存在的數字化鴻溝。這是痛點,也是機遇。以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國際社會在這方面有需求,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有優勢,要加快推進相關方面建設,展現引領性。

  第三,不斷充實中國地方開放實踐,通過開放倒逼改革。“一帶一路”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疫情之前,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省份對接“一帶一路”有亮點、有力度,其他有些地區相對較弱,因為地理上不沿海、不沿邊。不久前國家出台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地區,尤其一些重點城市的開放力度。“一帶一路”對中國城市而言,就是要有飛洋過海的藝術,要向外飛,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在商品經濟中見世面。

  第四,重視企業主體作用,充分鼓勵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道發揮“生力軍”作用,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在評估對外投資成本、收益和風險,充分考慮投資回報和商業可行性,建立商業夥伴關係等方面,民營企業都有巨大優勢。特別是要多挖掘一些風險相對較小的輕資產項目,讓我國中小企業參與其中,並積極調動外國中小型企業的參與意願,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架構。疫情期間,要嚴格規範中資企業海外併購,“低位抄底”模式要變,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沒有捷徑可言,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倒逼企業家精神,提升企業綠地投資質量,做到安營扎寨而非“蜻蜓點水”。

  第五,加強軟聯通建設,增強國際認同。軟聯通建設有助於夯實“一帶一路”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對此應從兩個層面發力:

  在規則、標準和機制層面,當務之急是阻斷病毒傳播,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打造“一帶一路”公共衛生數據庫,適時成立“一帶一路”公共衛生援助基金,建立健康檢測互認制度和公共衛生專家交流機制。中長期,要推動生物安全國際合作,同時深度挖掘“一帶一路”產業、貿易與金融等數據資源,如把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這個全球航運業經濟指標轉化運用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加快中歐班列指數建設。在文化、理念和價值層面,加強“一帶一路”理論建設,提升思想穿透力。

  文章指出,新冠疫情是全球性挑戰,需要通過全球互助合作予以應對。“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在開放、包容和透明的基礎上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不僅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也是多邊主義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