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http://www.CRNTT.com   2020-06-30 12:38:51


 
  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層次優質教育的機會,提高了貧困家庭全面脫貧的能力,擴展了貧困地區發展的空間,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裡面職業教育的作用最為直接,因此在貧困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發展涉農職業教育、辦好中職學校、注重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就顯得特別重要。在工作實施層面,注重發揮“全國一盤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深化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特別是發揮東部地區職業院校在市場理念、產教融合、教學水平方面的優勢,實現高職招生傾斜、推進中職協作招生、開展定向訂單培養和技術技能培訓等。這一系列幫扶行動,既幫助了貧困生個人和家庭,也提升了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發揮的是龍頭帶動作用,通過招生、培養、就業上的政策傾斜,持續有序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還通過多種措施幫助專項計劃錄取學生完成學業,如為接受高等教育貧困生建檔立卡提供多種資助、實習、工作支持,開展針對性學業輔導;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活動、優先推薦工作崗位、設立專項崗位等實現精准幫扶就業指導。高等學校的對口支援、定點幫扶工作,力度更大,並已發展出若干個聯盟形式,集團化定向解決難題。

2.教育扶貧“實”在扶業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已經步入中上收入國家行列,進一步發展體現的政策方向是——義務教育重在均衡規範、職業教育重在融合產業、高等教育重在創新及應用。由於經濟社會特別是區域、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在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隨父母打工流動或作為鄉村留守兒童兩種現象並存,職業教育因經濟產業不發達及理念觀念原因其實力相對薄弱,高等教育對經濟的輻射能力也往往不高。因此,青少年總體以流出為主,致使貧困地區存在著“人才輩出、江山依舊”的狀況,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尚未很好體現。因此,地方各級各類教育需要考慮如何以特色內涵服務美麗鄉村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如何以自己的使命職責推動區域產業形態變革和社會文明進步;國家高水平大學也需要思考除了招生傾斜和消費扶貧外,還能給予什麼樣的科技、人才幫助以實現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精准幫扶。

  縣域產業是鄉村經濟的活力基礎,沒有產業貧困地區不可能走向繁榮。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長久之計,因此教育扶貧必須進一步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除了人口素質因素,現在許多貧困地區之貧,一是貧在山高路遠上,二是貧在生態脆弱上。山高路遠可以轉化為有山有水的後發優勢,但生態脆弱的問題不好辦,沒有穩定的產業或產業鏈條太短,經濟活動的供應鏈消費鏈價值鏈循環很難實現。貧困地區只有生長出自己的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優先考慮發展地域特色產業,提高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和脫貧能力。

  教育要努力成為新型縣域產業的孵化源。教育脫貧攻堅需要重視知識、科技賦能產業、農業,關注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致力於推動綠色經濟發展,設計開發文化和生態產業鏈,為美化環境和社會建設增添文化氣息,大幅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貧困地區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使縣域經濟活躍起來。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知識、科技、文化、信息綜合優勢為發展朝陽縣域產業服務,這些產業包括數字經濟、生態農業、地區文化、休閑旅遊等,致力推動發展地方經濟和貧困人口能夠廣泛受益的產業。

  教育是人才的蓄水池,有了學校就能吸引來相應的人才;教育是經濟的活力源,有了人才就會積聚更多的人才,就會開創相應的事業,教育事業因為人的活動會帶來更多的信息流和資金流;教育是科技的創新源,教育與創新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高層次人才所創造的事業最有可能成為新興產業的發源地。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教育匯集人才的功能,合理布局相關學校,使學校成為地方的知識中心、技術中心、致富中心、文化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