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巍:全球化衰落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大脫鈎?
http://www.CRNTT.com   2020-06-30 00:16:0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在民智講壇舉辦以《經濟大脫鈎與全球化的“哀歌”?》為題的講座(圖片来源:直播截圖)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實習記者 崔鍇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28日在民智講壇舉辦以《經濟大脫鈎與全球化的“哀歌”?》為題的講座,期間談及全球化當前遇發展困境和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大脫鈎時表示,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面對困境中國可以選擇做全球化衰落的順應者、區域集團的擁護者或是新型全球化的引領者,最終需要在實踐中形成中國方案。

  李巍認為,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體現為中國在融入經濟全球化之後,經濟總量的飛速增長,2000年中國超過意大利,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所以說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李巍指出,過去40年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最為成功地駕馭了全球化的力量,原因在於有選擇性地參與全球化。中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商品的全球化、生產的全球化,成為了整個世界的工廠。與此同時,中國對外的生產全球化、技術的全球化現在才剛剛開始,而且並中國沒有開放資本的全球化、人員的全球化和信息的自由化。中國能把“糖衣”—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吃進去,是因為有兩大優勢,一個是巨大的人力資本,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時也有最多的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中國有優良的基礎設施,從深入人心的口號“要想富,先修路”就可見一斑,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方便企業組織有效的生產。另外一方面,中國能夠把“炮彈”—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吐出去,形成中國特色。中國始終有強大的國家能力,在某些領域,比如信息、人文、資本,構築了非常堅固的城牆和壁壘,能夠盡可能減少全球化在這些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在過去40年,中國奉行了低調的外交政策,不當頭不爭論,不爭論體現為不進行意識形態的辯論。這種外交政策能夠盡可能減少外界的壓力。

  李巍提到,今天全球化遇到三大困境。第一大困境是經濟的分化,進而帶來社會結構的分化,具體表現為階級分化、產業分化、地域分化、國別分化。第二大困境是身份政治中“我們是誰”的問題,身份政治逐漸壓倒利益政治,大家更關心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是誰?我們的認同是什麼?世界政治中出現了全球認同的衰退和出現集團認同的反彈,對國家、族群、地域、文化的反彈。第三大困境是治理困境,表現為國家的失敗。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無力應對貿易、商品、資本、人員的全球化,它們的國家治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