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晨陽:把非遺送到老百姓手上
http://www.CRNTT.com   2020-06-20 14:53:47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今天,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一鍵下單,購買那些傳承了千百年、凝聚著非遺傳承人精湛手藝的產品,這同時也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貢獻了一份力量。

  近年來,“非遺+扶貧”成為文化扶貧的一大亮點,不僅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生力量,讓貧困人口借助文化的力量脫貧致富,也讓消費者通過購買加入到傳承非遺、助力扶貧的隊伍中來。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今年倡議和推動的線上非遺購物節更是“非遺+扶貧”的生動案例。正如文旅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所說,“這是在網上打一場網絡脫貧攻堅戰”。

  建工坊 讓非遺走出大山

  2018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與國務院扶貧辦通過支持以傳統工藝為主的非遺項目,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以實現貧困人口就地就業和居家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全國已設立超過2000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動2200多個非遺項目,培訓了將近18萬人,帶動了將近50萬人就業、20多萬貧困戶脫貧。

  “傳統工藝和扶貧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在推進傳統工藝振興的過程中關注到了廣泛的貧困人群,並對他們加大了培訓力度。”王晨陽說。

  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曾聯合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對10萬人次的非遺傳承人進行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很多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非遺傳承人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課堂。這裡的培訓並不是指單純的“技藝”,更重要的在於開拓非遺傳承人的眼界,讓他們學習市場營銷理念,通過培訓和市場產生更多對接的可能。

  培訓之後,非遺司還會支持非遺傳承人進行產品設計和產品研發,通過市場營銷培訓和電商技術支持,優秀的非遺作品開拓出更大的銷售半徑和消費市場,從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畢竟流通才是非遺存活下去和能夠更好傳承的必要條件。”王晨陽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