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審計署:努力發揮常態化“經濟體檢”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6-20 14:19:11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18日在京舉行。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當天向會議作《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監督長期以來發揮“經濟體檢”作用。

  本次報告主要聚焦哪些方面?國家審計如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審計署新聞發言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問: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可以稱作“國家賬本”的年檢報告,本次報告主要聚焦哪些領域?

  答:審計機關堅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等要求,加大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力度,重點反映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業優先、減稅降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清理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三大攻堅戰、科技、鄉村振興、民生等政策落實情況,促進政令暢通。

  審計著重反映預算下達、資金撥付使用、項目建設及資金績效以及相關領域重大改革任務進展情況。堅持探索形成常態化“經濟體檢”機制,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實行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運用大數據審計技術,及時揭示風險隱患,及時反映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加有效地查錯糾弊,發揮好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問:從財政收支兩端看,審計有何發現?

  答:收入端,重點審計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揭示了部分企業未享受到相關稅費優惠的問題,推動財稅部門將減稅降費政策做實做細,確保把該減的稅減到位、該降的費降到位。

  支出端,以財政支出績效為主線,揭示了預算不夠細化精准、下達撥付耗時長、項目推進慢、資金滯留閑置等影響支出績效的突出問題,並從體制機制不完善、支出標準不健全、預算缺乏硬約束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健全預算支出標準體系等審計建議,推動源頭治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