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東京:深入理解“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0-06-09 08:22:17


 
  中外大量事實表明,改進和提升供給不僅可以更好滿足需求,而且可以引導需求、創造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突出特點,就是供給側一旦實現了成功的顛覆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供給與需求相輔相成,改進和提升供給也是擴內需。那麼,怎樣從供給側擴內需?總體講應堅持以下三大原則:

  其一,用消費需求帶動投資需求。當年凱恩斯主張重點擴投資需求,理由是投資有“乘數效應”。可就在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的1936年,哈羅德出版了《商業周期》一書,證明消費對投資也有放大效應。這樣說來,重點擴投資的理由並不成立。事實上,從需求鏈看,投資只是中間需求,消費才是最終需求,如果消費不足,擴投資無異於飲鴆止渴,反而會加劇過剩。歐美國家的“滯脹”是前車之鑒,所以我們要堅持用消費牽引投資,避免重蹈覆轍。

  其二,用下游投資帶動上游投資。一方面,投資要以消費為牽引,另一方面,擴投資也要有主次之分。今天產業分工十分發達,但不論分工有多發達,皆可將產業分為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比如,采礦業是鋼鐵業的上游產業,鋼鐵業則是采礦業的下游產業;鋼鐵業是製造業的上游產業,製造業則是鋼鐵業的下游產業。而產業鏈的最終端,是消費品產業。由此推,擴投資的重點就應該是在消費品產業。因為產業鏈條越長,投資乘數越高。在整個產業鏈中消費品產業處於最末端,對投資的帶動作用當然最大。

  其三,用進口帶動出口。早在200年前李嘉圖就論證過,各個國家按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通過對外貿易可以實現共贏,但前提是貿易要自由。可目前的局面是,西方貿易壁壘森嚴,特別是受這次疫情的影響,貿易摩擦有可能會升級。要打破這個僵局,可考慮用進口帶動出口。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出口,目的是帶動進口,若不進口,則代表著對國際分工收益的放棄。這樣看,我們應實施積極進口政策。當前全球資源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擴大進口無疑可降低國內生產成本,提升出口競爭力。

  提振消費的內在機理與政策安排

  根據上述分析,從供給側擴內需要堅持用消費帶動投資,那麼消費靠什麼帶動呢?從亞當·斯密到馬歇爾,經濟學家大多認為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即消費要由收入決定。說消費由收入決定應該沒錯,現實中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沿海地區居民收入高過西部居民收入,前者消費明顯高於後者的消費;今天人們收入高於改革開放前,而消費水平也普遍高於改革開放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