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老混戰 持牌消金加速優勝劣汰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12:08:33


 

  消費金融牌照“開閘”,引來各類巨頭爭鋒。尹振濤進一步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推進,很多初創型、無牌照的公司,在監管加碼打擊下逐步退出市場。不過,在清理掉“野路子”平台的同時,監管也打開正門,很多具備實力的傳統金融機構、大型科技公司均可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實際上監管也是希望讓這些有實力的機構提供合規的產品,來支持消費金融市場的供給。

  老將“補血”備戰

  新生入場的同時,老將也沒閑著。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包括中信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3家消費金融機構均獲批增資,此外,包括馬上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等機構也在紛紛發行ABS,消費金融市場回暖下,機構競速融資,為新一輪放款做準備。

  具體來看,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有3家消費金融機構獲得增資。4月13日,華融消費金融增資獲得安徽銀保監局批准,增資後註冊資本由6億元增至9億元,中國華融持股由55%增至70%;5月14日,湖北銀保監局批准湖北消費金融調整新股發行規模及發行對象的申請,註冊資本從5億元變更為9.4億元;5月27日,北京銀保監局公布中信消費金融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覆,批准中信消費金融將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至7億元。

  從2019年成績單來看,持牌消金行業出現持續分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19年年報發現,從營收、淨利、總資產等數據來看,大部分持牌消金機構取得正向增長,頭部平台中,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等前排位置穩固。不過,也有個別平台業績吊車尾,如晉商消費金融是眾多公司中少有的出現總資產增速下降的機構,而華融消費金融則從盈利再度回至虧損狀態。

  一位資深人士指出,2019年持牌消金公司業績整體保持增長,但營收增速放緩,主要反映出在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監管趨嚴、競爭者增多等背景下,消金業務告別高速增長階段。各家利潤出現較大分化,主要原因是各家機構成本控制能力、風控水平、資金成本不同所導致,這也反映出消金業務經營進入精細化階段。

  尹振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特別是線上消費金融業務,需要巨大的資金以及強大的科技能力支撐。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只有當邊際成本達到一定的極限,才能實現最大化的規模成本和經濟效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