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09:51:21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今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作為匯聚大量人才與科技資源的智力高地,高校正在“扶志”與“扶智”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幾年,學校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結合定點幫扶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從‘智力+、科技+、平台+、資金+、文化+’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卓有成效的扶貧工作。”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就高校助力脫貧攻堅、本科教育等問題接受新華網採訪。
 
  王焰新解釋說,“智力+”就是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的優勢,把智力留在扶貧定點區域;“科技+”即發揮學校在地質、資源、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在科技服務、地質旅遊、科技咨詢、生態修復、特色農業等領域給予支持和幫助;“平台+”即通過建設野外實習基地、產學研基地等,形成集聚效應,帶動當地發展;“資金+”即除直接投入扶貧資金外,通過招商引資、項目落戶、校友資源等多種形式為定點區域引入資金;“文化+”即通過信息的傳播、文化的宣傳和業餘生活的豐富,通過理論熱點面對面、為幹部群眾舉行科普講座、幫扶當地中小學、送書下鄉等多種方式,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我們正在梳理這幾年扶貧工作的經驗,建立從‘輸血’到‘造血’的長效機制。”王焰新表示,今年學校從制度設計、機制優化、人才支持、科技支撐、資金投入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加強。目前學校正在圍繞“美麗中國、宜居地球”進行研究型大學建設,在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等方面繼續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貢獻。
 
  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我們今年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基層教學組織是教學、教研最基礎的細胞單位,是教學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織結構。”據他介紹,學校將2020年定為“治理能力提升年”,將繼續採用“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學治理能力。與此同時,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按照學生成才訴求和成長規律來布局教育教學資源。此外,學校繼續推進一流本科建設,以專業、課程、教材為突破口,推進教育教學各項工作。
 
  “在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進程中,醫學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採訪中,王焰新認為,醫學地質學已發展成一門研究地球物質和地質過程與人類、動物健康關係的學科,以有益或有害健康的地球物質為研究對象,探索其來源、時空分布和遷移轉化規律,揭示地質與環境因素對人類和動物疾病地理分布的影響。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組建團隊、搭建平台、吸引高層次人才,開展這一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
 
  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王焰新介紹,目前學校與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聯合開展兼具臨床與心理學的專門人才培養,如臨床心理學碩、博士。“這種學科交叉、醫教融合、協同育人正是積極對接社會需求,實現人才培養專兼結合的有益嘗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