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疫情催生國際金融格局兩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5-28 09:08:12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對未來國際金融格局也產生重大影響。這其中兩個方面的變化將會比較顯著,一是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因疫情得以穩固,但尋求國際貨幣多元化的努力在疫情過後很可能重啟;二是全球金融穩定的保障體系缺口顯著,全球金融安全網將面臨新的整合。

  疫情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尤其是在初期疫情走勢不明朗以及各國政策反應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不斷加劇。國際資金紛紛逃向“安全資產”,美元需求大幅增加,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凸顯。這一變化的直接表現是國際資金市場上美元融資成本增加,美元出現短缺。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迅速啟動美元互換安排,首先是調低與五個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建立的無限額互換的融資成本,隨後與其他九個中央銀行新簽署有限額的臨時美元互換安排。這些舉措緩解了美元流動性危機,可以說,疫情使得全球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得以延續。

  疫情過後相當一段時期,美元仍將主導全球貿易和融資。但美元主導這一格局並沒有緩解長期以來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諸多弊端,甚至會產生新的風險。比如,全球對美元的需求依靠美國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國債發行所提供的供給,這本來已經構成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悖論,即負債貨幣是否能夠長期維持其高級別安全資產品質。針對這次疫情,美國出台超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這意味著美國不斷發行債務,並擴大融資渠道。目前外國持有美國國債占其總發行額的三分之一左右,誰給美元借債買單以及美元借債是否安全,便成為維繫美元地位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另一個隱含條件並沒有被廣泛關注,這便是國際貨幣的無替代效應。換言之,美元依賴更主要來自於缺乏美元替代。這種無替代效應會持續多久,是否會出現其他選項,這些問題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加清晰。實際上,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努力較早始於歐元的誕生。儘管歐洲中央銀行沒有明確鼓勵歐元擴大國際使用,但作為全球第二大貨幣,歐元使用也從歐元區延伸至周邊國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帶來契機,過去十多年間人民幣國際使用也得到長足發展。伴隨國際環境的變化,人民幣的使用將更主要取決於中國自身的改革和開放進程,取決於建立貨幣信任這一長遠目標的保障,而人民幣的市場功能擴大更將借助人民幣清算體系的完善。

  國際金融領域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確保全球金融穩定。疫情發生後,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出現大規模資本外流,有些甚至發生資本流動急停,國際收支嚴重惡化,貨幣大幅貶值。針對金融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迅速擴大緊急救助工具的使用額度,降低獲得救助的門檻,設立短期流動性貸款工具,並對低收入國家提供特別救助渠道。截至今年5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批准57個成員對緊急救助的申請,通過快速信貸設施和快速融資設施這兩個主要緊急工具提供約158億特別提款權(約合216億美元)的救助。

  然而,相對於各國的救助需求,現有的救助供給存在嚴重缺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的估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因疫情所需救助資金達2.5萬億美元,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能提供的最大限額救助不足四成。近期有諸多倡議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擴大特別提款權分配額度,以提升救助能力。令人遺憾的是,受制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治理結構,美國一票否決了這些提議。實際上,全球存在一個由多個救助來源組成的全球金融安全網,但各種救助來源嚴重不足。比如,外匯儲備在各國的分布極為不均,中央銀行之間的貨幣互換覆蓋非常有限,而區域性金融安排的約束較多。預計疫後改善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努力將會持續,且會在建立多邊互換、金融機構合作及治理結構調整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來源:經濟參考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