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益平:疫情後全球經濟會怎樣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9:59:56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環球網今天發表黃益平的文章說,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很可能將是一個緩慢而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同時也會伴隨一些重要的結構性改變。

  相比之下,17年前的“非典”是一場區域性的疫情,新冠肺炎則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雖然現在中國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第二波反彈的風險仍然存在,國外一些國家疫情還相當嚴峻。這意味著,一方面,世界經濟回歸正常秩序的時間表將由疫情控制最不成功的國家而不是最成功的國家決定,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復甦目前仍看不到明確的跡象。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復甦也很難重演“非典”過後那樣的“V字型”快速反彈,至少由於全球需求市場疲軟造成的訂單被取消使得出口很難成為拉動經濟走出低谷的主要力量。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體可以分為抗疫、紓困與重建三大類。目前政策重點已經開始轉向支持重建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利用專項國債的手段增加技術導向的“新基建”投資和大城市都市圈建設。儘管如此,目前普遍的預期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也會相對溫和,不會再像12年前那樣依靠“四萬億”刺激政策強勢地將中國經濟推出全球金融危機的泥潭。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未來一段時間能支撐經濟復甦的最可能是消費而不是投資或出口,但消費拉動作用的釋放也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今年2-3月,消費下降的幅度超過了收入下降的幅度,雖然主要是受抗疫封閉措施影響,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巨大的不確定性令老百姓的消費開支變得更加保守。從這個角度看,短期內出現一些補償性消費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事實上,最近幾周在一些大城市確實看到了住宅、汽車和高檔消費品需求的高速增長。但短期內消費品市場也可能出現分化,因為一大批低收入家庭在疫情期間收入大幅減少,如果沒有很好的社會保障兜底,生活會比較困難,這個群體的消費會進一步萎縮。

  從中長期看,中國的消費品市場不僅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甚至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亮點。過去40年,中國曾經創造了兩個世界級的經濟故事,第一個在全球勞動密集型製造品市場,第二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而第三個故事很可能就是中國的消費品市場。2019年中國的零售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未來雖然不排除經濟增長的速度會進一步放緩,但消費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中國消費品市場的增長仍然有可能領先全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