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雲觀展:開啟公共文化新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0-05-17 11:34:36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是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主題聚焦對博物館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旨在回應當代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吸引全社會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如今,從線下免費開放到線上“雲觀展”,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更加便捷,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在尊重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和諧共存的價值追求中,各種類型的博物館該如何持續發力,進一步釋放潛能?

  創新形式 服務大眾

  近期,傳播陣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各種各樣的“雲觀展”出現在國內大大小小博物館的雲端。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僅春節期間,博物館系統便推出“雲展覽”2000餘項,閱讀量超50億人次。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國家文物局將首次嘗試採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傳播方式,對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終評匯報會、“青年視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論壇、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和主旨論壇以及“博物館之夜”活動,進行網絡直播或話題推送。雲傳播,成為文化供給新風尚。

  當屏幕代替展廳,手指移動代替腳步探訪,“雲觀展”在豐富審美體驗上邁出了新步伐——在雲端,展覽突破時空限制,以不落幕的形式,重建起個體和社會的文化聯結;展品以可供放大和任意角度翻轉的互動輸出方式,滿足了觀眾細細欣賞的需求;同時,像故宮博物院的“全景故宮”和“V故宮”,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全方位呈現更多開放區域與未開放區域,文化閱讀空間被大大拓展……這些多角度、多維度的體驗,無疑都是“雲觀展”對線下看展的補充和延伸。

  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館聯合抖音、淘寶等社會力量開啟線上“直播”,首都博物館推出“首博電台”……一種新的傳播生態正在形成,吸引眾多網友關注。這種傳播生態,進一步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策展人、學者以及文博“大咖”等專業人士的積極參與,提高了知識普及率,提升了文化生產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