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一些政策為什麼會“空”?為什麼會相互打架?表面上是行政體系的銜接和效率問題,根子卻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缺乏調查研究,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決策”,脫離現實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把“各負其責”變成“各自為政”,看似履職盡責了,卻不顧政策執行的實效,更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近年來,黨中央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在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充分檢驗。但也要看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不同程度存在的“空中政策”“本位政策”消耗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成為困擾基層的一大頑疾。有基層幹部說,最怕有的上級部門缺乏調研就出台政策,政策出台之後又一味地強調數字、進度和事後檢查。此次《通知》要求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對政策制定中的形式主義問題開展靶向治療,可謂切中肯綮、正當其時。
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首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關鍵在於全面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加強對調查情況的分析研究。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基本功。絕大多數領導幹部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體實踐中,有的卻奉行“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有的即便調研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這樣制定出的政策難免會“水土不服”。這次印發的《通知》既有“發揚求真務實作風”的宏觀要求,也有“多開展隨機調研、蹲點調研、解剖麻雀式調研”的方法指導,更有“力戒搞形式、走過場”“不作秀,不走‘經典路線’”等禁止性規定,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現實性。各級幹部必須對照《通知》要求抓好落實,真正在調研工作中沉下心來、撲下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