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燕生:疫情過後逆全球化可能出現最壞場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4 00:13:18


張燕生(IFF線上直播截圖)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李娜)國際金融論壇(IFF)日前線上舉辦2020年第六次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國家發改委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在發言中表示,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叠加以後,我們可以觀察到出現了一個“去中國化”的趨勢,新冠疫情應該是人與病毒之間的鬥爭,但是在我們聯合防疫和防控的過程中,人和人之間的鬥爭卻更加激烈,比如在疫情蔓延過程中,大國之間的甩鍋、追責和索賠,疫情政治化的現象愈演愈烈,因此,新冠疫情不但會產生全球層面價值鏈供應鏈的中斷,而且會使逆全球化的形勢進一步惡化。

  張燕生從全球化“三元悖論”切入,指出由於區域和全球治理能力有限帶來的國家和國際不公加劇,導致逆全球化抬頭和去全球化加劇。基於規則、基於對等、基於包容的分歧和衝突明顯加劇,將改變未來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在這種情況下,疫情結束以後“去全球化”、“去中國化”有可能出現最壞的場景,可能是科技“脫鈎”、規則“脫鈎”和產業“脫鈎”,也就是可能出現一個世界,兩種科技、兩種規則、兩種產業等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下一步那麼中國是更加內向,還是更加的開放?張燕生表示,相信在這個環境中,中國下一步仍然會是更加開放。

  從過去40年我們可以看到,對中國人來講,什麼叫對外開放?張燕生認為是“引狼入室,與狼共培養狼性”,對外開放的本質則是會促使國內的體制機制發生變革,對外開放的動力從來都是充滿危機、挑戰、和對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前形勢下,中國會做出一些適應性調整,但是中國仍然會堅持開放,因為我們民族文化的特點,開放才有生命力,封閉,生命力就會萎縮。

  對此,張燕生表示,下一步我們需要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開放和中國特色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從國際上看,中國特色就是另搞一套,中國特色就是另起爐灶。所以究竟什麼是中國特色,實際上是需要我們在理論、政策和戰略上說清楚。

  第二個問題,開放和自主可控之間的關係。因為下一步對中國來講,可能面臨全球化時代形成的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發生顛覆性改變的場景。

  第三個問題,涉及到糧食和能源安全。在“去全球化”、“去中國化”、去產業鏈聯繫的環境中,其實是考驗我們未來的大國關係、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變化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現在和未來很可能出現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經發生過的各種場景,可能會在今天和未來重現。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張燕生表示,還是保持平常心、尊重誠意、尊重規律、尊重自身邏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