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最重要因素是中美經貿摩擦走向。第二個因素是多邊貿易體制動蕩。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停擺和美國要求一些發展中國家放棄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行為,對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構成空前挑戰,如果主要WTO成員不能就當前問題形成共識,諸邊和區域貿易集團將可能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第三個因素是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傳統性挑戰,可能突然對全球人員流、物流、資金流產生重大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防控措施可能隱藏貿易保護主義動機,成為限制人員、貨物和服務流動的工具。
報告指出,對於亞洲經濟體來說,目前存在的積極因素是,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亞洲經濟體宣布已經結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將於2020年正式簽署協議。如果印度最終加入其中,RCEP將占世界GDP的31%、全球出口的30%、進口的27%、亞太地區貿易的80%。未來,亞洲需要進一步確保全球價值鏈可持續發展,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改變本土企業發展滯後情況,擴大區域內部市場,提升金融一體化程度。RCEP可為這些目標的實現奠定組織基礎。
報告認為,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創,商品、服務和人員跨境流動停滯,資金鏈受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亞洲區內以及與全球經濟相互依賴和影響的程度之深。經濟全球化和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通過降低關稅、消除壁壘和促進貿易來解決,而不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上走回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