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抗疫百日之反思與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20-05-03 13:06:49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昨日無新增病例,是連續13天沒有新增本地確診個案,13日內第八次零確診。疫情爆發百日,最近兩周逐漸放緩,“港式抗疫”成為國際典範,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面對歐美回流人士造成大量輸入確診個案,本港無需大規模封城仍能守得住,市民自律戴口罩是功不可沒。回望政府抗疫工作,他形容“唔算慢”,但家居檢疫始終是防控漏洞,政府尋覓檢疫設施須更落力。/大公報記者 朱俊賢

  梁子超稱,經歷過2003年沙士疫症的香港人,在今次新冠肺炎疫症初期已經很警惕。1月23日武漢封城,港人隨即紛紛搶購口罩,主動減少出街。反觀歐美各國,疫情初期只著重封關、封城,未有注重檢測及本地控制,也無鼓勵民眾戴口罩,結果疫情大規模爆發。

  主要爆發群組都係唔戴口罩場合

  “睇返香港,主要爆發群組都係啲唔戴口罩嘅場合,好多人以為戴口罩係保護自己,其實最重要係源頭控制。”他解釋,患者感染初期,鼻黏膜的病毒量已經很高,戴口罩能防止病征輕微感染者透過飛沫污染社區播毒。

  “你只係封城、封關,頂得幾耐?抗疫一定係源頭做起最有效,拖落去一定輸!”梁子超稱,本港先後面對內地及歐美的輸入壓力,在並無大規模封城下已把疫情控制,相比其他各國,整體抗疫工作“中規中矩,唔算慢”。

  梁子超表示,初期世衛根據《國際衛生條例》,不鼓勵各國封關,政府須考慮眾多因素,初期應對雖較慢,但後來已能跟上;三月適時實施多項措施,包括停止轉機、禁止非本港居民入境、關閉公共場所等,減輕了輸入及本地傳播壓力。

  當前疫情雖然放緩,但本港作好準備面對可能捲土重來的爆發,甚至往後出現的其他疫症了嗎?梁子超稱,從公共衛生角度,今次疫情反映政府疫症下的外遊指示不足,在三月初,政府只呼籲市民避免不必要外遊,至3月17日才向所有國家發旅遊警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