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吳惠秋:九二共識清晰化 給“台獨”劃紅線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00:26:35


 
  “台獨”勢力的成長壯大和邁向實質性的路線和行動已經構成了兩岸關係新的矛盾對立面。這個矛盾的性質和以往可談判和可協商的在一個中國基礎上的國共矛盾已經完全不同。和“台獨”分離勢力的矛盾是要不要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矛盾,是一個沒有調和和協商餘地的敵我矛盾。筆者強烈不能苟同一些兩岸學者把此矛盾解釋成是所謂的“紅”“綠”對抗。嚴格地講這是海內外全體華夏兒女堅定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和極端“台獨”分裂勢力的對抗性矛盾。這個矛盾是敵對的,是不可調和的。

  當年的“九二共識”是在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高度認同基礎上達成的。隨著台灣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和消長,兩岸關係矛盾性質的變化將無可置疑深刻影響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九二共識”清晰化的必要性

  1992年海峽兩岸“海協”和“海基”兩會經過會談協商產生的共識是一個充滿兩岸中國人智慧又體現了中國大陸善意的產物,形成的共識對此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兩岸關係的發展發揮了非常正面的作用。1992年“兩會”協商前的40餘年期間裡兩岸共同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一直是兩岸的基本立場,有文件記載的兩岸共謀國家統一也自然成為92年兩岸會談的政治基礎。因此“九二共識”中應該清晰完整地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兩個不可分割的元素。

  “九二共識”的貢獻在於兩岸雙方確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優先考量民生,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將政治涵義後置。這種考量的本身就充分體現了大陸政府對台灣同胞的手足親情,考慮到有利於台灣的經濟民生發展,字裡行間之善意不言而喻。這種刻意的政治涵義的“模糊”也能夠為兩岸今後的政治談判留下足夠空間。因此政治涵義的模糊是建立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雙方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的政治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當時“兩會”雙方共同多次確認和共建的,是“九二共識”中的原意,而不是之後任何單方面的添加和修正。在新的兩岸關係形勢下有必要強調和清晰化這個原意。海峽兩岸應該共同鞏固這個政治基礎,為以後的政治涵義的討論和協商創造條件,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目標明確,行穩致遠。由於台灣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和台獨勢力的執政,有關後置的政治涵義的定論則應該歸納到以後勢在必行的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兩制’台灣方案”的政治協商中去。

  長期以來島內國民黨的一些政客在談及“九二共識”時總是刻意避開“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這個當初共同認知的前提,喋喋不休地強調所謂的“一中各表”。很明顯這是國民黨一些主要政客的選擇性地“取舍”,這種論點的要害是虛化或“模糊”作為前提的“一中”,只要“各表”這個國民黨單方面定義的政治涵義。這是一種刻意的“避同求異”,將同屬一個中國的認知刻意表達成兩個國家。應該說,這種表述和“兩國論”在實質上並無兩樣,和“九二共識”的原意是完全格格不入的。用所謂“一中各表”來扭曲和取代“九二共識”是拖延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必須反對的。筆者認為這正是中國大陸方面從來沒有認可過這樣的“各表”之根本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