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陳啟清:以更大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09:12:37


陳啟清(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經濟日報报道,今年1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最新統計顯示,在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降的同時,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下一步應如何採取措施積極應對挑戰?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副主任陳啟清。

  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如何評估這些影響?

  陳啟清:
  一是影響經濟增長。在疫情衝擊下,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滯,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快速下行,經濟陷入負增長;二是影響經濟主體。在疫情衝擊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受到嚴重影響,收入下降。三是影響金融穩定。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給金融市場投資者造成很大干擾。四是影響內外經濟平衡。疫情衝擊給進出口造成重大影響,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均呈負增長。

  但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物質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要素供應充足、市場規模超大、經濟活力充沛,再加上近年來主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打響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在疫情衝擊前化解了經濟體系中的諸多風險。一個基本面良好、風險得到充分化解的經濟體系,是能夠經受住疫情衝擊的。

  記者:
  從統計數據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受疫情衝擊較大,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

  陳啟清:
  受疫情衝擊,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形勢比較嚴峻,但好於市場預期。這至少說明兩點:第一,中國經濟有強大的抗衝擊能力、適應能力、自生能力;第二,黨中央採取的應對政策是積極有效的。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要全面辯證地看。

  一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經濟已經在修復。從一季度數據來看,3月份比前兩個月有明顯好轉,投資、消費、出口都呈現邊際改善的勢頭。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隨著復工復產,工業恢復明顯。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下降1.1%,比前兩個月份大幅收窄了12.4個百分點。這些數據意味著經濟正在持續修復。未來,隨著復工復產複市複學的全面推進,各項經濟活動也將逐漸回歸常態。

  二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守住了民生底線。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僅比2019年12月份上升了0.7個百分點,基本保持穩定。同時,雖然財政壓力巨大,但中央一直強調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確保民生相關必需品穩定供應,強化對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牢牢守住民生底線。

  三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質量提升在加速。疫情衝擊下,總體經濟負增長,但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興經濟仍然保持增長,結構升級態勢明顯。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孕育中蓬勃成長,既為短期抗擊疫情衝擊貢獻力量,也將鍛造我國經濟競爭新優勢。

  記者:
  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展現出巨大韌性。您認為,今年全年乃至長期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陳啟清: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要長遠地看,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我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充足的政策空間、廣闊的改革空間,能夠保障我國經濟在疫情應對中實現中高速增長。

  一是發展空間巨大。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

  二是政策空間充足。我國財政赤字率低於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處於低位。存款準備金率、利率也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基礎設施投資等也有空間,擴大消費的可選工具也很多。

  三是改革空間廣闊。我國在創新體制、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國有企業、營商環境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改革空間,完全可以通過改革激活各項活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記者:

  面對疫情衝擊,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我國應該如何進一步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陳啟清:

  科學應對的前提是準確認識疫情影響,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針對這次疫情衝擊的特點,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第一,這次疫情同時衝擊到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在應對上就要供需雙向發力。從3月份數據看,供給端的回升強於需求端,這意味著需求疲軟可能是當前乃至未來的一個突出矛盾。因此,下一步要把擴大內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可以鼓勵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針對低收入群體和脫貧攻堅計劃內的貧困人口發放“生活必需品券”。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優選投資項目,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推動投資結構性轉變,加大對人的投資、對設備更新改造和知識產權的投資。

  第二,這次疫情首先衝擊到的是實體經濟,金融體系反倒比較健康。因此,應對疫情衝擊就要從實體經濟入手。扶持實體經濟就要保企業,要通過融資性現金流來彌補經營性現金流斷流,阻斷向資產負債表衰退蔓延。完善現有的“增貸、減稅、補貼”政策,央行可在現有再貸款之外設立“援企穩崗”專項貸款機制,鼓勵地方政府成立“援企穩崗”專項基金。隨著疫情時間延長,大企業也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因此要把大企業也納入支持性政策範圍。

  扶持實體經濟還要保產業鏈。短期要加大對產業鏈的支持,可成立相關基金,防範關鍵性行業產業鏈斷裂風險。中長期還要適應全球產業鏈發展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鏈價值鏈重構。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中發生的,疫情衝擊加經濟下行周期,會給經濟金融體系造成雙重壓力。因此,在應對上要採取更大力度的政策。隨著外需有可能進一步萎縮,可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原題為《以更大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