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至善園的意境(寶島紀行)
http://www.CRNTT.com   2020-04-12 15:17:52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到台灣,台北故宮是必去之處。遊客通常逛罷展廳便打道回府,熟客則會推薦到故宮前的至善園轉轉,一定不虛此行。

  至善園並非古跡,但園林仿宋朝建築設計,山水亭榭無不顯現中國古代文人的意趣。庭園不大,占地1.88公頃,信步漫走,二三十分鐘便游個大概。但舉目投足間,不時可見設計者獨具匠心。尤其是對看過故宮珍藏字畫或喜愛書法的人而言,至善園的一聯一屏,甚至垃圾桶,都可以心有戚戚。

  雖然台北故宮與至善園有小徑相通,我們還是從至善園的正門說起。至善園的正門堪稱低調的奢華:斑駁成棕色的兩扇木門並不起眼,但仔細看,屋檐下鏤空雕刻的梅蘭竹菊及兩根“垂花”都雕工精細,木制匾額“至善園”三字楷書秀麗挺拔,最吸睛的是門前兩對石獅抱鼓,一立一臥的兩對小獅子生動呆萌。

  進門迎面是一盆旅人蕉,右轉才可見園中景致。一道長廊沿著小丘迤邐而上,廊外榕樹參天、草木豐茂。右側有小溪,溪水潺潺,引領游人目光,便見長廊外,綠樹環繞著一潭靜水,水畔石刻“洗筆池”。據介紹,此名取自東漢張芝“臨池作書,洗筆池中,池水盡墨”之典。與洗筆池隔一道石拱橋是龍池,水中有石龍,綠植掩映中,龍首噴出一道清泉,水花四濺。

  猶如一幅山水長卷徐徐展開,龍池前方有一座卷棚重檐二層樓閣。這是全園最高處,如同長廊一般,樓閣以原木為材,沒有雕梁、也無畫棟,鬆柏襯托下更覺古樸典雅,名為“鬆風閣”十分貼切。一樓特別設立了一尊黑色石刻,為宋代黃庭堅名作《鬆風閣詩帖》。這幅黃庭堅晚年作品,運筆如槳,揮灑自如,又沉穩凝重,“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鬥插屋椽……”見字讀意、觸景生情,儘管身在台灣小島,鄂州鬆濤如在耳畔。二樓同樣風格,六扇木屏風刻的是宋代書法家米芾的《蜀素帖》最後一首。儘管風侵露蝕,木屏已現歲月痕跡,仍然難掩米芾“八面出鋒”的痛快淋漓。屏風前還置一幾一琴一典籍,左右梁柱掛明代祝允明的楹聯“竹月漫當局,鬆風時在弦”,更讓這鬆風穿越千年紅塵撲面而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