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全球流感規劃”的緣起與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20-04-11 17:23:41


 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之間,國家流感中心發揮了積極作用,數量不斷增加,流感中心的網絡不斷擴大。時至今日,全球流感規劃已經在114個國家建立了144個國家流感中心。其中6個國家流感中心後來被認定為世衛組織流感管理實驗室合作中心,主要聚焦全球流感病毒的疾病活動和特征,對具有代表性的臨床標本和分離出的病毒進行先進的抗原和遺傳分析,這些研究結果構成了世衛組織每年關於流感疫苗成分建議以及世衛組織相關風險評估活動的基礎。

  第三,推進更大範圍的流感預防工作機制和全球流感監測網絡建設。1952年,“流感專家委員會”(Expert Committee on Influenza)成立,具體負責全球範圍流感網絡的建設,並就更有效的國際合作提出建議。9月,專家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會議,推出了“全球流感監測網絡”(GISN)計劃,重點推動標準化診斷程序、診斷試劑的制備和分配以及疫苗適合菌株的選擇和評價,該計劃在2011年更名為“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GISRS)。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的使用,為全球流感規劃的實施和全球流感監測、防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聯防聯控任重而道遠

  作為最早的全球流感控制計劃,同時也是全球範圍最早的衛生防疫項目之一,全球流感規劃通過三大世界流感中心和國家流感中心的協同配合,加之全球監測網絡的技術支撐,特別是以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為基礎,利用其廣泛的專業知識來制定世衛組織關於流感的公共衛生研究議程。在全球流感規劃的推動下,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正在發展成為流感的防禦前線,為控制流感的影響和威脅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基礎。

  但是,研究者注意到,全球流感規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過一半的國家流感中心隸屬於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可以接觸到流感活動的信息。但是其他的國家流感中心同時還兼顧了醫院或研究教學的功能,通常將無法提供相關的信息。結果,這些中心將無法幫助評估新出現的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學影響,同時也就沒有全球基準數據或國際標準來指導實驗室的報告。進而導致只能通過零星病例來定義流感病毒,“局部暴發”、“區域活動”、“流行”、“流行閾值”在不同實驗室中也就具有不同的含義。因缺少關於流感的國際通行的標準和定義,也就難以對信息給出科學而合理的評估,更無法採取標準化程序來防治流感的暴發和流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