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各國限制糧食出口會推高中國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20-04-08 08:35:08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近期部分國家出台限制糧食出口政策,引發糧價上漲的擔憂。從目前各國出口受限程度及出口比重看,稻穀供給影響較大、大豆和玉米存在壓力、小麥影響較小。對於國內而言,三大主糧自給自足,糧價受外部影響微乎其微。但國內大豆風險敞口較大,當下處在南美洲大豆出貨季,阿根廷與巴西均因疫情影響到出口效率。巴西疫情發展或是國內豆價走勢的關鍵,預計4-5月豆價仍有壓力,但全年供給寬鬆,漲價不具有持續性。我們測算單月大豆價格10%的漲幅對CPI的拉動作用或不足0.1個百分點。相比而言,蟲災引發國內糧食減產風險更值得警惕。

  國內三大主糧自給自足,進口依賴度低

  我國三大主糧(稻穀、小麥、玉米)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產量與消費量增長基本匹配,2019年總供給達當年消費量近1.6倍。僅大豆等個別農作物品類存在進口依賴。具體而言,我國稻穀與小麥均常年供給過剩,庫存高企,庫存消費比在90%左右,進口占國內消費量僅為2%左右,進口主要是為品種串換與調劑。玉米供求基本匹配,進口消費比同樣在2%左右。近年來政策引導去庫存,庫存消費比降至約40%。雖然不依賴進口,低庫存意味著玉米的價格彈性相較於稻穀和小麥更大,可能出現一定漲價壓力。

  大豆風險敞口較大,短期仍存漲價壓力

  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較高,進口消費比近85%,受國際價格影響較大,主要進口國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目前正處在南美洲大豆出貨季(4-9月),阿根廷與巴西均因疫情影響到出口效率。由於國內大豆庫存偏低,又存在需求增長的預期,目前進口層面的不穩定因素,導致國內大豆市場恐慌情緒,截至3月底國內大豆價格同比漲幅已超過10%。巴西疫情發展或是國內豆價走勢的關鍵,影響供給預期。鑒於巴西疫情尚在左側,預計4-5月國內豆價仍有壓力。但全年而言,大豆供給是寬鬆格局,疫情或導致出口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均,漲價不具有持續性,可能出現大漲後大跌的局面。

  蟲災造成糧食減產才是潛在風險

  相較於新冠疫情造成的暫時性全球糧食貿易問題,蟲災同樣值得關注。據農業部,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現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提前、發生面積大的特征,目前防控措施比較有效,但需要警惕未來發展。此外,今年年初非洲及印巴地區爆發的沙漠蝗蟲災害暫時得到控制,但仍需要警惕6月份雨季過後蝗災卷土重來。沙漠蝗災直接侵襲我國的可能性較小,但南亞與東南亞存在沙漠蝗災再爆發的風險,可能推升國際糧價。由於國內主糧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走勢脫鈎,我們認為,只要沙漠蝗災不直接侵入國內,國內糧價仍有望保持穩定。

  大豆漲價對CPI影響有限,若主糧漲價或改變CPI預期形態

  限制糧食貿易對國內主糧影響微乎其微,主要是大豆存在漲價壓力,對CPI存在三條成本傳導路徑,分別影響豆製品、食用油、禽畜肉,我們測算單月大豆價格10%的漲幅對CPI的拉動作用或不足0.1個百分點。但若國內主糧出現大面積減產,可能改變CPI全年下行的預期形態。歷史上糧價大漲年份並非出現了實質的供給缺口,但基本都發生在低庫存消費比時期。近兩年國內主糧處在庫存去化的階段,如果發生嚴重的減產,可能引致糧價波動。主糧價格10%的漲幅,對應可拉高CPI超過0.17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蟲災引發主糧減產超預期、恐慌心理引發囤糧擠兌現象、農民工回歸農村和農業生產。

  來源:和訊網  作者:張繼強、蘆哲(華泰證券研究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