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努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20-04-06 08:54:26


 
  第二,建立制度自信,善於總結中國防疫階段性勝利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並以專業意見的方式向國際推廣,在抗疫模式方面樹立典範作用。我國是世界上首個遭到新冠病毒侵害的國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個在經過疫情大暴發後成功遏制住原發疫情並大規模復工複產的國家。中國在抗疫過程中的經驗,對世界各國的防疫策略制定具有極其寶貴的借鑒價值。應組織防疫專家和學界力量,盡快歸納出中國防疫模式的精髓和可複制之處,並將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中心的重要部分,向所有國家開放。

  自中國一月份對武漢等地實行大力度防控隔離措施以來,外國媒體對中國防疫措施的政治化解讀層出不窮;其大意無非是指隔離措施“侵犯人權”,認為中國的防控措施在疫情已經暴發的情況下於事無補。然而,當疫情在歐美各國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觀察家和學者開始注意到中國抗疫模式的成功之處。隨著中國開始大規模復工複產,西方各國政府亦開始逐步意識到,盡速控制疫情乃是重啟經濟的唯一辦法;而欲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實行果斷隔離政策並充分發揮國家調度、基建、救災力量的中國模式可能是唯一的選擇。由此,我們自己應對中國的抗疫模式充滿信心,並努力將之發展成為具有普世意義的防疫模式,為未來應對新的全球傳染病做好準備。

  第三,賦能於國際治理機構,推動國際群防群控體制的建立。如前所述,世衛組織在本場疫情中儘管不斷試圖協調各國抗疫,但仍未能阻止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究其原因,以世衛組織為代表的全球治理機構的能力存在瓶頸,在國際政治環境不利的狀況下很難發揮作用。有鑒於此,我國應將進一步賦能於世衛組織作為建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一環。經過功能強化後的世衛組織應該擁有更快的介入和響應速度,能夠更迅速地調配世界各地資源援助受災國家。

  國際化群防群控機制的實現,理應成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目標。從當前局勢來看,中國可嘗試與日本、韓國加強合作,率先在東亞建立跨國疫情群防群控機制。在大國間普遍缺乏互信的今天,中日韓三國面對疫情卻展現出空前的共情能力;民眾的互贈口罩、漢詩交流與踴躍募捐為三國加強防疫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民間基礎。而地理位置的相鄰、緊密的產業聯繫與頻繁的人員往來使得三國之間的防疫合作尤為必要。故此,在共同的“戰疫”鬥爭中,我國應加強和日、韓的衛生合作,建立一體化的防疫響應機制,並將共同防疫機制的建設作為促進中日韓互信和全面合作的一條捷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