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看待中國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3-19 08:51:24


 
  從體制和制度條件看。中國有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市場經濟活力結合在一起,並根據生產力發展要求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這種組合,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體制和制度保證。

  從財政、金融體系看。中國2016、2017年財政赤字率均為3%,2018、2019年分別為2.6%和2.8%,在國際上處於較低水平。近兩年多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遏制了宏觀杠杆率2009年後連續多年持續攀升的勢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大成效,金融風險趨於收斂、總體可控。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信貸市場,世界第二大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中國財政、金融體系抗風險的韌性強,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工具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這是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有力支撐。

  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文章提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這是極為重要的戰略思想。唯物辯證法認為,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挑戰和機遇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關鍵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善於把握時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朝著好的、進步的方向轉化。只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有序復工複產8點要求,就能化危為機,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具體來看,實現化危為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今年新形勢新任務,繼續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當前重點是在降成本、補短板上加大力度。要落實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研究出台新的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輕企業負擔舉措。中國企業的能源、電信、物流、融資等成本較高,相關行業可以通過改革降低企業的相關成本。當前,應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補短板對於拓展消費和投資需求、對於提高供給質量和穩增長等都有重要意義。要加快補齊“三農”、民生、環保短板,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長期以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相關支出占比、醫院床位及醫護人員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均偏低,縣以下醫療資源更為短缺。這次疫情衝擊也暴露了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和醫療機構建設以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等方面的明顯短板,需要加快補齊。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這對於抵消疫情衝擊、穩就業穩增長至關重要。要繼續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大深化市場化改革力度,破除妨礙各類生產要素流動的壁壘;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業創新活力,克服疫情帶來的暫時困難。

  提升產業鏈水平。以應對疫情衝擊為契機,強化科技創新,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優化升級,積極發展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這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條件。當前,要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打通“大動脈”,疏通“微循環”,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和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切實提高復工複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

  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把被抑制的、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加快在建、新開工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和優化結構的關鍵作用。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努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落實好外商投資法,積極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復工複產中的困難。鼓勵各地促增量、穩存量並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落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