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http://www.CRNTT.com   2020-03-17 09:42:03


 
  3 全球大流行和經濟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疫情全球大流行和經濟金融危機,將從產業鏈、貿易、外需、金融市場、大宗商品等渠道對中國進行傳導。

  3.1 產業鏈和貿易傳導渠道:供應鏈受阻企業大面積推遲復工時間、工廠關停、物流受阻,對全球製造業的生產、運輸、用工都將造成負面影響,且通過全球供應鏈網絡層層放大,造成全球貿易萎縮、企業訂單和現金流壓力上升。從產業鏈看,全球疫情蔓延或引發生產停滯及貿易管制,暫時阻斷全球供應鏈。全球化時代各國產業高度依賴、密切關聯,疫情對各國產業鏈影響取決於該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依賴程度以及該國對疫情的管控程度。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大流行”,全球產業鏈將受到更大衝擊。當前疫情較為嚴重的海外國家為日本、韓國、歐盟(意大利)、美國,均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國,日韓疫情對我國中間件、零部件影響較大,主要體現在生產材料、設備等方面;歐美疫情對我國中間件、零部件影響較大外,還影響最終消費與資本供給,因此,目前四大疫情受災地區對我國生產要素、資本供給、最終消費均產生衝擊。

  日韓方面,2018年日本和韓國貿易總額在全球占比分別為3.8%、2.9%,中國是日韓第一大出口國。從產品大類來看,中國對日韓出口最多的產品有機電產品(電機電器、機械器具)、勞動密集型產品(服裝、家具、塑料、玩具)、醫療設備和化學品等,中國向日韓進口最多的產品為機電產品、醫療設備、化學品和塑料,其中,來自日、韓進口機電產品分別占自日、韓進口總額的45.5%和60.3%。從細分來看,我國對日本工業機器人、點蓄電池、汽車(帶有火花點火式)、車輛齒輪箱等高度依賴,從日本進口占該零部件總進口額的62.9%、72.2%、88.9%、42.4%。我國對韓國電子集成電路和微裝置高度依賴,從韓國進口占該零部件進口總額40%。日韓疫情惡化將造成全球半導體原材料短缺、核心零部件短缺、製造成本上升等主要衝擊,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重要採購國,將受到直接影響。
歐盟方面,2018年歐盟貿易總額在全球占比為11.7%,前三出口產品大類為機械設備(包括核反應堆)、車輛及零部件、機電產品,前三大出口國和地區為美國、中國和瑞士,分別占歐盟出口份額的20%、10.6%和8%。2018年歐盟對中國出口金額2450億美元,從產品來看,歐盟對中國出口主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賤金屬及製品,主要對中國汽車、工業製造等行業造成直接影響。美國方面,2018年美國貿易總額在全球占比為10.9%,前三出口產品大類為機械設備(包括核反應堆)、礦產品、機電產品。2018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金額1203.4億美元,從產品來看,美國對中國出口主要為運輸設備、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光學鐘表醫療設備,2018年出口金額分別為276.8億美元、270.4億美元、123.5億美元和98.4億美元,占美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3.0%、22.5%、10.3%和8.2%。此外,由於美國是重要的資本流出和流入國,美國疫情如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還將對我國產業投資造成影響。3.2 外需渠道: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外需下降海外疫情擴散將影響該國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和消費意願,對中國企業出口產生負面影響。餐旅、交運、零售、娛樂等聚集性行業需求受衝擊較大,短期失業率上升,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中國外需主要來自歐美和亞洲,也是疫情受災較重、股市跌幅較大的地區。2018年中國對外出口商品金額2.49萬億美元,前五出口國和地區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和越南。從受影響行業來看,日韓疫情將對我國電機電器、器械器具、服裝、化學品等產品出口產生影響,這四個行業分別佔中國對日韓整體出口的28.1%、15.2%、9.2%、5.5%。歐盟疫情將對我國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等出口產生影響,例如意大利從中國進口最多產品為機電產品。美國疫情將對我國機電產品、家居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出口產生影響,2018年美國對中國進口金額分別為2685.4億美元、649.3億美元、405.0億美元。

   3.3 金融市場渠道:交叉傳染,警惕信用與債務風險疫情引發恐慌情緒,叠加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中國金融市場受交叉傳染。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機對股市的影響:將從企業盈利和市場風險偏好共同打壓股市,股市的波動性將加大。對債市的影響:疫情的擴散與傳染對消費、生產與投資帶來負面衝擊,實體經濟短期走弱推動國債收益率下降;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推升避險情緒,帶動利率下行。對匯率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加大。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海外例如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等地區仍然處於高危狀態,全球避險情緒高漲。2月24日-3月12日,美元指數從99.3下跌至97.4,下跌1.9%。美元指數回落與美聯儲宣布降息影響人民幣匯率,2月24日-3月12日,中間價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7.02降為6.96。

  3.4 大宗商品渠道:原油價格暴跌,加劇通縮,對中國有利有弊。受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和OPEC談判破裂等影響,原油價格暴跌。3月9日,國際能源署將2020年原油需求下調至9990萬桶/日,較2019年減少9萬桶/日。原油價格方面,2月24日至3月10日,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價格均發生大幅度下滑,分別下跌33.2%和33.3%。OPEC會議上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於原油減產未達成一致,雙方發動價格戰,需求疲弱叠加供應過剩,全球原油市場波動性加大。油價暴跌對中國的好處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之一,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來說可以減少支出、增加經常性賬戶盈餘。油價下跌促進我國交通和出行成本降低,從而控制CPI與PPI。壞處是:油價下跌將對沙特、俄羅斯、美國等石油出口大國造成財政收入下降、拋售全球資產,影響投資者情緒,從而傳導到全球資本市場。

  4 展望與政策建議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程度取決於持續時間和擴散範圍。雖然中國戰“疫”初步勝利,但需防範二次輸入風險,做好應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甚至引發經濟金融危機的準備。4.1 情景分析樂觀情景:中國在4至5月份控制住疫情,海外在5至6月份控制住疫情,或疫苗於5月前研製成功。全球感染人數低於20萬,死亡人數低於1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在3至6個月,拖累全球GDP增速下滑約0.5個百分點,隨後經濟將出現反彈。悲觀情景:海外疫情失控,疫情二次輸入中國,演變為全球大流行。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千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在這種情況下,需求和供給衝擊可能持續至年底,同時全球供應鏈將受到嚴重衝擊,拖累全球GDP增長下滑2-3個百分點左右,甚至可能引發世界經濟危機。從目前疫情情況、內外部環境來看,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要遠超非典。

  4.2 改革戰疫:啟動新基建1、以貨幣政策為輔、財政政策為主,2020年財政政策更積極。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的根源是過去長期的貨幣超發和低利率,因此這一次應對要避免飲鴆止渴,以貨幣政策為輔、財政政策為主。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上調赤字率和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減稅和基建,放水養魚,擴大內需。財政政策應承擔更大責任,且解決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第一,適度擴大赤字尤其是中央財政赤字,赤字率可突破3%,為減稅降費和增加支出穩基建騰出空間。當前人口流入地區的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投資可以適度超前,既能穩增長,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增加專項債額度,從2019年的2.15萬億上調至3.5萬億。第三,優化減稅降費方式,從當前主要針對增值稅的減稅格局轉為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提升企業獲得感,真正讓企業和老百姓得實惠。第四,增加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避免財政收入增速下行背景下地方政府出現“亂收費”等惡化營商環境的行為。第五,削減民生社保之外的開支,精簡機構人員,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率。第六,改革財政體制,給地方放權,穩定增值稅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落實消費稅逐步下劃地方。2、啟動“新基建”。可以參考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水災害期間實施的以增發長期建設國債為主的持續溫和的積極財政政策,平均每年增發1000億元國債,七年間共發行約9000億元,沒有進行短期大規模的強刺激,既能穩增長穩就業,也避免了對市場預期和微觀主體的過度干預。怎麼對衝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新基建”,至暗時刻,“新基建”點亮中國經濟的未來,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新基建”,新未來,新的發展理念。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不是“四萬億重來”“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未來“新”一輪基建主要應有五“新”:一是新的領域。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創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新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最終是為人口和產業服務的。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們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1%時,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在上述地區進行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最大化經濟社會效益。對人口流入地區,要適當放鬆地方債務要求,不搞終身追責制,以推進大規模基建;但對人口流出地區,要區別對待,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三是新的主體。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准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事實上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已經大力投入新基建。四是新的方式。基建投資方式上要規範並推動PPP,避免明股實債等,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變革。新基建大多屬於新技術新產業,需要不同於舊基建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制度支撐。財政政策方面,研發支出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貨幣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資、專項貸款、多層次資本市場、併購、IPO、發債等方面給予支持;產業政策方面,納入到國家戰略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五是新的內涵。我們認為,除了硬的“新基建”,應該還包括軟的“新基建”。近年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疫”情頻發,先後遭遇2015年股災、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2019年民營經濟離場論、豬價大漲、2020年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戰。

  在看到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向好的同時,也要看到出一些政策一刀切層層加碼、誤傷民企中小企業、挫傷地方積極性、部分領域改革進程緩慢、民生投入不足、科技創新短板、輿論監督缺位、社會治理無序等問題。暴露出的問題反映了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緊迫性提升。應加強軟的“新基建”:加強輿論監督和信息公開透明、建立《吹哨人保護法案》、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加強應急醫療體系建設、加大汽車金融電信電力等基礎行業開放、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改善營商環境、大幅減稅降費尤其社保繳費費率和企業所得稅、落實競爭中性、建立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新激勵機制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等。3、建議2020年貨幣政策適當降息降准,支持實體經濟。通過小幅、高頻、改革的方式降息,引導實際利率下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改善流動性分層,提高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在貸款中的比重。通過通脹預期管理、財政定向補貼、增加生豬供應等解決CPI上漲對低收入人群產生的負面影響。當前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偏高,基礎貨幣投放方式不太合理,適度降准可以降低商業銀行和實體經濟資金成本。4、兼顧應對短期疫情和長期改革,撕開幾條改革戰線,釋放重大信號。當前亟需推出幾項具有破冰效應、釋放重大信號、能夠提振各方信心的關鍵舉措,撕開幾條戰線,縱深推進,帶活全局。1)放開汽車、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基礎領域及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深化國企改革,以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標準,落實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視;3)建立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關鍵是人地掛鈎和金融穩定;4)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發展PE、VC等。以註冊制改革為抓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配套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融資問題;5)當務之急是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給地方官員新的激勵機制,給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

  來源:澤平宏觀  作者:任澤平 連一席 馬家進 謝嘉琪 郭雙桃 範城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