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0-03-14 10:04:50


 
  第三,上述事實也標誌著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因素的構成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淨出口、投資和消費)中,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018年達到76.2%。在最終消費構成中,城鄉居民消費占到70.0%左右,與2008年相比提高幅度巨大。

  把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增長拉動力,需要從前者的三個主要構成因素著力。一是人口因素。這既取決於人口規模,也取決於人口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在正常情況下,需著眼於最大限度提高適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即擴大就業;在應對疫情衝擊時,則要盡快讓勞動者和創業者各就其位,恢復經濟活動。二是收入因素。這既包括居民收入水平,也包括消費傾向。在正常情況下,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收入分配有助於形成大規模消費能力;在應對疫情衝擊時,則需要進行特別的收入扶助和消費引導。三是供給因素。其中,包括產出數量和供給品種。在正常情況下,應著眼於服務業在深度和廣度上的發展;在應對疫情衝擊時,則要盡快推動服務業復甦,特別是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新平台,創新服務新模式,提升商業便利性。

  充分挖掘消費需求潛力的著力點

  文章指出,鑒於第三產業和居民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也是遭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領域,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及之後,促進第三產業復工複產和激發居民消費活力,便成為恢復經濟活動、穩定就業和保障民生的切入口。在之後促進居民消費活動逐漸回歸正常的同時,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殊消費潛力值得關注,未來可通過市場細分策略予以充分挖掘。

  一是可補償性消費。通常,衝擊性事件對正常消費產生的抑制得到解除後,消費者從實際需要和心理因素兩方面產生一種補償性消費傾向。這時,消費者對於那些需求彈性大,同時也是消費受到最明顯抑制的商品,會產生超常規的購買需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消費減少的一些家庭用品,特別是相對高端並且不適宜線上購買的品牌商品即屬於此類。最近一些消費意向調查顯示,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這種補償性消費已經在躍躍欲試。

  二是可替代性消費。在某些商品或服務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那些具有相同效用或者相似消費偏好的其他商品或服務,可以成為替代消費的對象。受疫情影響最大並且恢復起來難度較大的聚集性、體驗式消費,如旅遊、影劇院消費、群體性消費等,便可以轉向更加私密性且具有類似效用的其他消費項目或採用不同的消費模式。比如,傳統的組團式和以景點為目標的旅遊項目,不僅可能被更加個體化和分散化的休閑式、知識性旅遊項目所替代,而且可能形成旅遊業的新增長點。

  三是可引導性消費。這主要是指隨著消費理念的變化,消費者偏好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得到培養的消費內容。受此次疫情影響,人們對與健康生活相關的新型消費需求必然會不斷提升。比如,人們對保健類產品、體育健身活動、改善家居衛生和環境的裝修以及更具私密性的交通工具等的需求,未來都可能形成新的消費熱點。

  要看到,未來從上述方面挖掘額外的消費需求潛力,需要市場與政府協同發力。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增長造成損失的情形,形成一種重大的負外部性,意味著市場出現了暫時性的失靈。這時,加快修復乃至補償已有的損失,需要政府更好發揮作用。這包括對低收入者和受衝擊者進行補貼,增強其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對第三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給予特殊的援助和扶持,從供需兩方面做好準備,迎接預期的消費高潮。同時,還要鼓勵和引導消費服務業創新經營模式,特別是圍繞電子商務新業態、社區服務業等領域加強創新發展,以線上消費帶動線下消費,從而更好推動潛在消費傾向轉化為現實消費活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