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倒逼數字經濟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http://www.CRNTT.com   2020-03-01 09:30:16


當前能帶動中國經濟真正走出“新冠”疫情陰霾的,應該是眾望所歸的數字經濟。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如果說,“非典”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的強勁動能得益於旺盛的投資需求、人口紅利高峰以及全球化“世界工廠”驅動;那麼,當前能帶動中國經濟真正走出“新冠”疫情陰霾的,應該是眾望所歸的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在新冠疫戰中的韌性“補位”,彰顯了數字經濟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產業定位,在某種意義上,數字經濟能否扛住衝擊,能否支撐宏觀經濟穩定甚至引領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是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成功與否的生動檢驗。

  數字經濟的發展構築了戰疫大後方

  澎湃新聞發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功潤文章表示,疫情之下,為什麼我們能安心宅在家裡?除了有八方馳援的醫務工作者在一線奮戰,還有穩定發展的數字經濟為千千萬萬共同抗疫的群眾構築了堅實的大後方。試想,如果中國數字經濟沒有發展起來,線下渠道失靈,沒有並行不悖的線上替代方案,人們還處在相對封閉的信息孤島,當線下產業關停時沒有數字經濟的強勁支撐,中國社會經濟會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在這場阻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中國經濟在短期內肯定受一定影響,但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疫情的負面影響。背後的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數字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轉型中所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4%,數字經濟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正在由“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級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換言之,中國經濟已經基本實現了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更多地取決於數字經濟的穩定增長,而從根本上說,中國數字經濟的增長動能並沒有因為疫情衝擊而發生質的改變。數字經濟的穩定發展形成了戰疫成功的強大後盾,這也正是我們判斷“中國經濟未來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的重要原因所在。

  得益於數字經濟,雖然商場、電影院、餐館、旅遊景點等熱門消費場所基本關停,但人們轉而選擇數字化消費:手游、直播、網購等以數字化行業出現新增長,新零售行業出現新的變化;AI、VR、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運用於電子商務,促進網絡3D購物、實體店自助結算、無人超市24小時營業等,能夠更加匹配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轉戰線上的,除了實體產業,還有金融業務。疫情之下,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推出“無接觸理財”。日前,30家金融機構把百款爆款定存產品搬了上支付寶,產品一上線即被“秒殺”,股票類基金申購交易日均增長更是達到400%。炙手可熱到什麼程度?有網友稱“像追劇一樣追理財直播!”疫情讓傳統金融機構與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企業進入合作2.0版本,有超過300家基金、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在支付寶接入了存款、養老險、銀行理財等全資管品類。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催生了金融支持實體企業“快車道”。為了精准滴灌幫扶實體小微企業“抗疫”,25家銀行僅用兩天時間就與支付寶在線敲定“共同為850萬實體小店提供貸款,並下調20%的貸款利息”,可謂下了一場金融支持的“及時雨”。

  疫情倒逼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進程

  文章指出,危機總是與契機相伴相生。“非典”時期,電子商務巨頭順勢崛起,開啟了中國電子商務黃金時代。本次新冠疫情倒逼傳統產業加速數字化進程,促進傳統企業更加重視通過數字化平台來開展採購和銷售,對5G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將持更開放的態度。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VR等新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

  疫情防控以來,基於數字化的線上商業模式變得十分活躍,網絡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以及減少人員接觸的“代買代送”等模式由“小眾”進入“大眾”視野,數字經濟的活力和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現。

  疫情期間,與數字經濟有關商業模式的獨特優勢,不僅體現在微觀主體的消費和生產領域,也體現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醫療服務等宏觀社會治理體系方面。疫情的持續影響,使得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大消費方式等諸多方面的應用,更多關注數字化換轉。可以肯定的是,許多傳統產業未來都將加大對數字化進程的支持和投入,積極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5G技術的應用,讓數字經濟早日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核心力量。

  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帶來產業思維模式的改變。比如辦公模式,疫情中被迫採用的居家遠程辦公模式將促使很多企業進一步思考線上辦公的價值和意義。在線下辦公成本高企的條件下,某些產業可能就不會再選擇扎推往商務CBD“擠”,或許會梯度向二三線區域轉移,在人們逐漸適應並開始享受這種“online”快捷辦公方式後,“online”線上協同辦公也可能會在人們慣性需求下繼續發展,並進一步帶來用工方式的全新變革。研究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增長23%以上。

  再比如,在線教育。全國各地學校均在疫情中加強技術投入,開發“雲”端應用,搭建“空中課堂”,等於完成了一次在線教育平台的全國性推廣。經過直播課堂、遠程教學等在線教學場景的廣泛應用,未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將更加普遍。此外,知識付費APP紛紛將一部分課程免費贈送給用戶,各種在線教育企業也都加入到這一輪低成本獲客潮流中來,這些舉措都將共同形成在線學習的良好生態環境,助推用戶線上學習習慣的養成。

  應該說,傳統產業的數字化進程一直在路上,但按部就班相對遲緩,疫情以一種“危機”的極端方式迫使人們不得不嚴肅審視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可行性。在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下,許多傳統產業看到並嘗試通過數字化克服空間障礙為用戶提供服務,也看到了數字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以此為契機,產業界會加速推進數字化進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產業發展主戰場應用實施,未來產業運轉效率會大大提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