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疫情不會成為持續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0-02-24 08:55:59


隨著疫情緩解和復工複產,物價水平總體可控。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進入全力戰疫狀態。疫情叠加春節的影響,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升至8年來的新高。雖然中國2003年非典時期以及近年其他發生較大疫情的國家在疫情發生時期物價並未出現大幅攀升的情況,但考慮到此次疫情影響已遠超非典,我們有必要對物價形勢高度關注。全面戰疫的同時,既不能因供給不足而影響民生,也不能因物價走高而影響民心。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文章表示,疫情有可能帶來短期結構性物價上漲。但1月的物價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和鮮菜價格上漲導致。1月份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分別上漲20.6%和1.6%。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116%,牛羊雞鴨肉價格漲幅在10%-20%不等,鮮菜價格上漲17%。

  去年春節不在1月而在2月,因而基數低,也是今年1月CPI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另外,國際油價上漲是1月物價上漲的特殊原因。1月初的美伊衝突令國際油價走高。如果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1月CPI同比漲幅僅為1.5%,只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文章分析,儘管疫情初期出現了對部分物資的搶購,但疫情也抑制了餐飲、交通和旅遊等消費,因此供需對比並未發生根本變化,1月疫情對物價的影響並不大。

  對於未來的物價走勢,有三個因素有助於2月物價走穩。首先,目前央企復工率已超過80%,復工複產增加供給,有利於降低物價;其次,美伊地緣政治風險下降,油價衝高後已回落20%,有助於降低CPI和PPI的漲幅;第三,2月停工停運帶來PPI低位運行,會傳導至CPI而抑制通脹。此外,去年春節在2月,導致基數較高,也有助於今年2月物價走勢趨於放緩。

  但另一方面,疫情可能在2月成為衝擊物價穩定的短期變量。疫情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增加,而且有的地方封村、封城、封路,增加了物流成本,這些都會成為推升物價的因素。而醫療產品供不應求,也會導致物價的結構性上漲。例如口罩,其需求幾乎是無限度的,而供給受限於產能和物流。另外,短期內食品等物價的上漲或難以止步,2月依然會是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2月物價或再次摸高,仍然表現為結構性上漲。隨著疫情緩解和復工複產,物價水平總體可控。

  文章指出,由於當前物價是結構性上漲,要平抑2月及未來的物價水平,需要繼續抑制食品:價格的上漲,特別是肉菜產品。同時,需要及時復工複產,加快生產,保障物資供應。

  因為物價不是全面上漲,因此,不能以收緊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脹。大疫當前,支持戰疫,穩增長、穩投資、穩外資、穩外貿、穩就業、穩預期都需要貨幣政策給力,需要保持市場流動性,必要時進一步降准降息,引導LPR下行,降低實際利率水平,以支持經濟增長。當然,也需要警惕貨幣投放太多不利於控制通脹。

  疫情期間,依然要尊重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這有助於市場自動增加供給和穩定物價。疫情發生初期,口罩極度緊缺,一些商家趁機大幅漲價,政府部門對此加強監管,制止了亂漲價。對於亂漲價的行為,加強監管是必要的。但是,疫情期間部分物資價格上漲是合理的而且必要的,應該由市場決定。企業在疫情中恢復生產、增加產能,會導致成本增加,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種漲價能夠起到穩定供給的作用,對保證基本民生是有利的。因此,在疫情期間,政府部門應允許市場價格適度上浮,發揮價格機制調節供需的作用。

  從歷史和國際經驗來看,在疫情發生期間,物價並不會持續大漲。從國際經驗看,無論是2009年肆虐美國的甲型H1N1流感還是2015年橫行巴西的賽卡病毒,均未深刻影響美國或巴西的物價走勢,疫情發生時期的物價水平都相當穩定。從歷史經驗看,可以參考2003年非典時的物價走勢,當年二季度CPI同比漲幅在1%以內,非典疫情並未引發通脹。結合國際國內兩方面經驗,我們認為,物價水平不會因疫情而持續走高。

  文章強調,在全面戰疫的同時,控制好物價水平,是穩民生的關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是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戰疫當前,既需要我們全力以赴斬除病毒,也需要我們尊重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增加市場供給,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